尋求發展成創業主因
曾是滬上創業主流的生存型創業正被機會型創業所代替。2009年本市生存型創業占45.6%,機會型創業占54.4%,機會型創業比例高于生存型創業,其主要原因是調查中青年創業者的比例有所提高,而青年更趨向于機會型創業。
生存型創業一般是指創業者出于生存目的選擇創業的形態,如出于“養家糊口”、“找不到合適工作”等動機;而機會型創業一般是指創業者通過發現或創造新的機會,為追求更大發展而選擇創業的形態,如出于“抓住難得機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等動機。據介紹,機會型創業預期創造就業崗位的數量是生存型創業的兩倍。
創業行業更多樣2009年本市居民創業選擇多種多樣,廣泛分布于各個行業中。創業行業最多的是批發和零售業(26.98%),其次是住宿和餐飲業(25.24%)、居民服務業和其他服務業(23.18%)、制造業(11.73%)、信息傳輸計算機和軟件業(7.44%)。受訪者在未來一年有意對住宿、餐飲業和制造業領域進行增資或創業的比例較高,而對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進行增資或進行創業的興趣不大。
創業生存力提升
2009年本市現有企業平均創辦時間為71.05月,而2008年本市現有企業平均創辦時間為68.72月;其中,成熟企業(超過42個月)占6..5%。
調查顯示,三成多的創業者認為創業最困難時期是半年到一年,這段時間也是創業陣痛期。其中,市場競爭激烈、流動資金短缺、用工成本較高、能力經驗有限、找不到合適的經營場所和項目仍然是制約上海市民創業的重要因素。
從創業企業(包括已創業企業和意向創業企業)的啟動資金來源看,2009年個人融資渠道如家庭、合作伙伴及私人借款仍是主要渠道(89.2%),其他的公共融資渠道如銀行貸款或政府政策性貸款等占了10.2%。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2009年創業企業對未來一年的增資或另辟新行業創業表現得較為謹慎,有32.7%受訪創業企業將會在未來一年進行增資或另辟新行業創業。(見下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