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CON由共青團中央主辦,每年舉辦一次。旨在選拔國內冠軍隊,代表中國參加亞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ABU ROBOCON。參賽者需要根據比賽的主題綜合運用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等技術知識和手段,經過約十個月制作和準備,利用機器人完成規則設置的任務。
青年學生的積極參與和眾多機構的鼎力支持成就了賽事的健康發展,十八年來,賽事培養出的許多優秀選手,很多成為了機器人領域的企業家、工程師、學者,他們被視作中國未來科技發展的人才“儲備軍”,吸引了大疆、華為、央視網、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等多方機構的關注。目前,ROBOCON已成為國內技術挑戰性最強、設計任務變化最為豐富的大學生機器人賽事。
高門檻賽事,孵化卓越新工科人才
第一屆ROBOCON國內選拔賽舉辦于2002年,十八年來,大賽走出了央視演播廳、走過了遼寧大連、黑龍江哈爾濱、湖南長沙、山東鄒城、浙江余姚、廣東東莞、廣西柳州等科技重點發展市,吸引了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廈門大學等200所實力高校前往參賽。賽事以獨特的科學競技魅力,給大眾留下了一幕幕精彩的回憶。
多年長跑的沉淀,使ROBOCON逐漸發展出了一套自有的、成熟的賽事運轉體系——每一屆大賽都會更換新的主題與規則。大賽力求在“玩法”上帶給選手們不一樣的驚喜與挑戰:2002年“搶攀珠穆朗瑪峰”的相互對抗、2010年“輝煌金塔”的競速搭建、2015年“羽球雙雄”的軌跡預測……隨著科技需求的不斷演化,大賽的競技方式由初始娛樂性較強的相互對抗,演化為中期的競速比拼,再轉變為如今的硬實力較量。可以說,每一個嶄新主題的背后,都是ROBOCON對當下科技發展方向的思考與選擇。
ROBOCON依照新工科人才的培養理念,以多變的任務激發選手技術創新的思維,將賽事定位在了高水平拔尖人才的培養。如今,科技的高速發展使我國催生出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多種新型工科產業,相對于只專注于一個產業方向的傳統工科人才,如今社會更需要的是學科交互的、具備綜合素質的新工科人才。而ROBOCON十八年的堅持和發展正是培育新工科人才的最好實踐。
高效人才轉化,無縫對接社會需求
“讓思維沸騰起來、讓智慧行動起來!”是ROBOCON一直以來的宗旨。賽事準備期間,參賽隊員需要掌握機械設計與制造、電路設計、程序設計等多項工程技術并加以靈活運用。作為一項團隊競賽,良好的工程管理與團隊溝通是隊伍能進行高效研發工作的根本。
ROBOCON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鍛煉了學生的工程管理能力。參與ROBOCON已成為高校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重要模式,經歷過大賽打磨的選手,擁有良好的工程素養和卓越的實操技術,同時還具備良好的工作習慣與有效的團隊溝通方式,他們與社會需求無縫銜接,成為了應屆生市場中炙手可熱的人才。
更有一部分參加過大賽的選手,畢業之后堅持在機器人一線,延續大賽中的課題和研究成果,選擇自主創業,成為ROBOCON走出的創業企業家。其中,包括大眾熟知的大疆創新、李群自動化、極智嘉科技等一大批機器人創業企業的創始人或核心團隊成員均出自ROBOCON。據統計,ROBOCON大賽參賽學生中,自主創業人數約600人,自主創辦企業160個。從比例上來看,ROBOCON大賽參賽學生中有創業意向的占33%,自主創業率約6%,自主創業成功率為2.9%。
ROBOCON一直堅持不懈地走在產學研的前端求新探索,運用自身的賽事效應搭建出一個無形的橋梁,將卓越的技術人才引流到社會中, 最終實現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無縫對接。
十八年前,一個機器人主題的競賽打開了無限想象和創新空間的大門,十八年來,這個賽事保持初心,不斷發展,成為了引領全社會科技創新風氣,人才質量提升的重要平臺。
如今,機器人在我國乃至全球都進入了快速發展軌道,迎來十八歲“成人禮”的ROBOCON,也迎來了機器人行業的藍海時代——市場需求的擴張,意味著將涌現出更多的機會,全球對于高新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將會越來越大,ROBOCON作為重要的高新科技人才孵化平臺,其中的意義不言而喻。相信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到大賽中來,在科技高速發展的催化之下,未來ROBOCON一定能帶來更多的驚喜與期待。
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十八周年慶典活動將于2月22日在北京舉辦,屆時賽事歷屆主辦方和合作機構領導、機器人行業專家學者、機器人領域媒體代表、創業企業家等眾多大咖將受邀出席,一起回顧歷程、歡聚慶典、展望未來。
以ROBOCON為代表的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將繼續為踐行新工科教育建好平臺,為科技創業成果輸出做好橋梁,為中國機器人行業提供更多卓越人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