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瑜伽行業市場現狀
1、市場規模
近年來我國瑜伽市場規模持續保持增長,據艾瑞數據,2018年瑜伽市場規模達322.1億元,預計2019年將達到393.9億元,至2020年達到467.6億元。瑜伽市場規模的增長主要來自瑜伽垂直產品,高速增長的泛人群及核心人群,以及線下瑜伽館及工作室的課程收入。
2、場館分布
2018年全國瑜伽場館達到30000+,城市消費水平是瑜伽館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除此之外,瑜伽不同城市發展情況,還與人口規模、瑜伽業普及程度、地區消費傾向有關。
一、二線城市的瑜伽館相對較發達,且形態多樣,主要包括大中型、中小型和小型三種。從經營模式來看,大中型瑜伽館的經營成本比較高,原因是整體配備要求高,且需要負擔更多的老師成本,但客單價和學員規模也較大。中小型瑜伽館的特色在于可以根據不同的人群需求設置更有特色的瑜伽課程,例如媽媽群體的親子瑜伽,以吸引更多元化群體。小型瑜伽館則可以根據學員定制化個人的練習計劃,服務更加精細化。
3、投融資情況
投融資集中度高且輪次緊湊,2011-2018年上半年,錄得有效投融資數量共27筆,且集中在 A 輪,行業累計投融資金額總計6.6億+人民幣。
該數據說明瑜伽行業整體融資規模偏小,企業的業務擴張緩慢,并未出現爆發性的獨角獸公司。一方面,瑜伽的業務主要來自課程服務。基于其服務特性,業務擴張成本較高,且盈利需要2-3年的時間,因此前期資本進入較慢;另一方面,瑜伽泛人群的增長主要來自近兩年,而人群消費行為具有一定滯后性,艾瑞數據預測未來5年內可期待大型連鎖機構的出現。
4、產業鏈
瑜伽以課程服務(主要來自線下瑜伽館)為中心,衍生出一條包括教練培訓、瑜伽普及、服裝輔具以及商業培訓在內的產業鏈。
1)服裝及輔具出現較早,但現階段該產業內企業分布較分散,巨頭品牌較空缺,市場尚未進入完全競爭。
2)線上瑜伽教學平臺目前發展略滯后于整個瑜伽行業,因此現階段為企業布局期,隨著瑜伽認知度的提升,該類市場的進入成本將不斷提升。
早進入的企業目前正逐漸占據市場,例如每日瑜伽、求實瑜伽、喜樂智慧源頭活水、曉曉一瑜伽在線學習平臺,琥珀瑜伽、清波健身學院等公眾號知識店鋪。該類企業多產生于瑜伽愛好者日益增長的需求(社交、課程便宜等),小型瑜伽館主商業運營知識的渴求,及大中型瑜伽館會員管理及市場推廣類需求。同時,服務于該類企業的企業服務商也成為產業鏈重要的一部分,例如SAAS服務商創客匠人等,可以以微信公眾號、小程序、APP、PC網校等方式助力企業布局線上。
3)瑜伽教練是瑜伽產業鏈上特殊的存在。瑜伽教練是瑜伽服務的深度消費者,也是服務提供者,進而也可能成為瑜伽館主。因此,專為瑜伽教練提供服務的企業和機構也在不斷增長。
二、瑜伽用戶習練行為
1、鍛煉人數規模
近年來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以及健康保健意識的增強,瑜伽的認知度不斷提升,我國瑜伽鍛煉人數規模保持穩定增長,2018年達到1250萬人。
2、瑜伽用戶習齡及習練頻率
瑜伽用戶習齡1年及以上者占比42.2%,運動粘性較高,用戶相對穩定而持久。用戶習練頻率水平中高等,每周堅持習練3次及以上者占比高達65.7%。
3、瑜伽參與方式
從整體來看,接受線上視頻瑜伽教學在中國瑜伽用戶當中更為普遍。62.4%用戶選擇瑜伽類教學應用APP,50.8%選擇網上瑜伽教學視頻;線下則有35.2%選擇去健身房上瑜伽課。
用戶對瑜伽課程APP忠誠度較高,線上瑜伽課程類APP的用戶推薦值整體均值達69.4%。線上瑜伽課程給用戶帶來了習練便利性,習練時間和地點相對自由,能夠支持中國瑜伽用戶在瑜伽館外進行有效習練的需求。
4、消費結構
2018年84.6%的瑜伽用戶年消費金額預計在千元以上,幾乎全部用戶都進行過瑜伽相關產品的消費。此外,數據顯示瑜伽用戶通常會將錢花費在服裝、課程上面,其他內容包括輔具(瑜伽墊/磚等)、智能裝備。
5、選擇態度
用戶選擇瑜伽品牌重點考慮課程設計,41.5%的用戶將課程內容是否詳盡放在首位, 37.4%認為課程(教練)質量非常重要,18.6%考慮課程是否多樣化。
中國瑜伽用戶人群中,僅有0.1%表示今后肯定不會繼續習練瑜伽,74.3%的用戶表示肯定會習練。該數據說明,瑜伽用戶的忠誠度極高,一旦為其提供了優質服務,用戶流失率將大大低于其它類運動。
三、瑜伽行業用戶畫像
1、主力群體是80、90后的一二線城市女性
女性是當前中國瑜伽行業主要服務的對象,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占比高達94.9%;從年齡層面來看,中國瑜伽用戶相對集中在23-40歲區間的青年人群,占比為69.4%,近七成;從城市分布來看,瑜伽用戶目前仍相對集中于比較發達的城市,一二線城市用戶占比65.8%。可以說,當今“80后”、“90后”的一二線城市女性群體是中國習練瑜伽的主力群體。
2、注重身體健康、追求生活品質的現代青年精英群體
瑜伽用戶相對集中于企業各層級白領、事業單位從事者和專業技術人員、私營企業主等正在創造社會價值的精英型人士,占比共約74.3%。65.8%的中國瑜伽用戶個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41.4%可達到8000元以上。
3、近六成用戶受改善自我的需要驅動主動了解瑜伽
57.7%的中國瑜伽用戶是在自我改善需要的驅使下,主動搜索并了解瑜伽運動,進而成為瑜伽愛好者,相比周圍人的影響(23.7%)、線下廣告(6.0%)、輔助康復需要(6.0%)、線上廣告(5.7%)等外在因素,瑜伽用戶的內因驅動力量更為強大。
四、瑜伽行業發展趨勢
1、發展趨勢
未來,瑜伽產業將逐步轉為由課程及服務導向的價值驅動,因此課程收入帶來的營收占比將持續增大。同時,承接量決定瑜伽館的收入水平,線上線下結合運營將為瑜伽企業擴容提供通道,或出現全國性的品牌瑜伽企業。
2、瑜伽行業痛點
瑜伽行業正處于初期發展階段,面臨著包括系統課程不完善,配套服務供給不足,商業運營能力弱等共性問題。瑜伽館的創辦者多為瑜伽教練,該類人群通常專業能力強,而商業運作能力弱,因此在初期階段無法有效利用市場營銷、銷售等手段盈利。
傳統線下瑜伽館的承接能力和覆蓋范圍有限,但能給學員帶來更直接的教學互動以及更系統化的鍛煉計劃,因此廣受學員歡迎;線上課堂則是迅速推廣大眾了解瑜伽運動的絕佳途徑,同時具有習練時間、地點自由的優勢,但線上學習的弊端是無法單憑視頻糾正姿勢,存在降低了練習成果的情況,易造成用戶流失。
隨著知識付費的興起,線上課程的消費意愿將不斷提升,線上、線下結合發展,線上宣傳、推廣、吸粉,再將線上用戶導流至線下場館,更好的維護線上主流用戶群體將成為瑜伽行業未來最好的發展模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