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花的去上課了,需要買花的同學,請把錢放到里面柜臺上藍色的"豬罐子"里面……”沒人收銀、沒人看攤,只有一個放有幾十盆花的架子、一張小小的字條和一個收錢的“豬罐子”,這是記者近日在福建農林大學看見的一個自助花攤。
自助花攤的主人是福建農林大學藝術學院2008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劉海勝。大二時,他參加了學校養花賣花的創業項目,自己采購苗木進行栽種,漸漸地,他便萌發了在校園賣花的念頭。花攤開業之初,他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內賣花,這種不定期賣花的方式讓買花的同學很不方便,也影響了花攤的生意。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有一次,恰好要上課了,劉海勝來不及收攤,便直接去上課了。“沒想到,那天買花的同學問到了我的電話號碼。通過電話聯系,我接了兩單,我讓同學直接把錢扔在架子上的角落里。下課后,我發現花沒少,錢也沒少。”劉海勝說。
由于經常有買花的同學打電話咨詢,而上課時又不能接電話,劉海勝索性在每盆花的標簽上寫上價格,同時貼了張提示字條,于是,花攤變成了自助花攤。曾有同學打電話詢問錢沒帶夠,少幾毛錢怎么辦,劉海勝告訴記者:“如果確實是這種情況,我會同意同學提出的價格,但如果價格與標價差太多,我就不賣了。”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同學索性自己打開“豬罐子”底部的蓋子,按照價格找零錢。
自助花攤在福建農林大學校園內產生了極大反響。2009級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學生高彩霞說:“這種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的買賣,感覺自己作為一個顧客得到了極大的尊重,所以大家更會自我約束、自我監督。”團委副書記陳宜大說,自助花攤反映了人們對真善美的向往,是一種有益嘗試、一種積極導向。“通過這個小小的花攤,我們看到了社會誠信與公民意識正在校園里逐步覺醒。”
據介紹,從去年9月開業至今,劉海勝的自助花攤已經賣了5000多盆花,營業額達五六萬元。現在花攤第二個分店也順利開業了,而自助花攤未發生一起偷花事件。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