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與蘋果在移動裝置市場激烈較勁,兩大陣營吃下大半市占。不過,撇開移動產品上的競逐,谷歌CEO Larry Page在財報會議上罕見談到與蘋果間的關系,認為兩家企業長處與風格迥異,如白晝與黑夜。
長期培植“軟”實力
佩吉首先提到,谷歌花費10多年時間開發地圖軟件,力求完美,而蘋果開發自家地圖的時間不到5年,去年蘋果試圖以自家App取代谷歌 Maps Cye的風波,使得產品實力高下立現。
不管是否在地圖產品上取得成功,兩家企業的目標完全不同。谷歌希望直接由Maps獲利, 從廣告業務帶來可觀收入,反觀蘋果的開發地圖野心僅是響應市場潮流的產品,并非長期投入,其實正反映了蘋果獲利策略并不如谷歌如此以“軟件”取向。
谷歌 Maps并不是唯一成功產品,佩吉提出,蘋果的2012年最佳App名單上,谷歌程式占了6個,包括Gmail、YouTube、和Maps,而蘋果只有iPhoto上榜。
谷歌長期致力發展軟件,但開發出新軟件后沒多久就草草收尾的情況已經不是新聞,這也反映谷歌在軟件開發方面最大的挑戰是缺乏專注力。它給員工每天20%時間去做“自己有興趣”的研發,縱使可以激發許多創意,卻很難確保員工做出來的產品能符合市場需求。
蘋果每年推出的軟件很少,但品質水準相當高,也不會因為在測試中的產品反應不佳而輕易取消,往往都只是因為有了更好產品誕生。
為員工制造“幸福”
雖然谷歌的員工明顯有較多的“產出”壓力,卻似乎快樂許多。福布斯雜志選出“最適合工作百大企業”,谷歌排名第一,蘋果未進榜。佩吉強調,他希望每位員工都是大家庭的一份子,所以非常重視員工們的“幸福程度”。
而去世的蘋果CEO喬布斯也希望企業能給員工“家”的感覺,但他“有些”獨裁和神秘的管理風格實在無法培育出溫馨的氛圍,現任的領袖庫克更曾遭多名離職高層批評他缺乏熱情。
長遠來說,蘋果希望掌控產品的生態系統,谷歌開放系統希望用核心產品創造長遠獲利。可以預期谷歌與蘋果間的競爭將越演越烈,雙方在各方面業務的眼光與策略不同,使這場市場斗爭更加值得長遠觀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