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8日,我和趙慕蘭邀請于維棟、趙綺秋、王殿儒、陳慶振等10位中關村(5.79,-0.03,-0.52%)老一代領導人、創業者參加“陳春先創業史料采集座談會”。大家回憶起陳春先創業階段的經歷軼事,討論了中關村第一代創業者的價值。
幾年前,我曾說過,陳春先邁出下海創業的一小步,使中國經濟改革邁出了兩大步:第一大步是中國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第二大步是中國從工業經濟轉向新經濟。
中國能否現實經濟持續增長?我認為,只要保持改革的張力,只要持續地與全球鏈接,走新經濟道路,也就是陳春先下海時走的中國第二大步,中國經濟未來就會持續增長。
中關村現在是全世界創業最多的高新區,也是瞪羚企業(高成長企業)最多的高新區。近5年來,中關村企業IPO(上市)數是硅谷的3倍。硅谷每年創辦1.5萬家公司,中關村每年創辦3萬家公司(北京每年創辦9萬家,海淀區每年創辦1.5萬家)。但是,我們不能就此認為中關村的創業能力比硅谷強。硅谷擁有很多家能改變世界的大公司,而中關村1家也沒有。這是因為中關村的創業者還沒有實現徹底的思想自由,沒有實現真正的自主創新。
溫家寶總理2012年到中關村視察時,總結了中關村的兩條經驗:一是思想自由,二是制度創新,F在中關村應該實現更大的思想自由。只有創業者的偉大思想,才能培育出偉大的公司。
我認為陳春先其實就是一個有偉大想法的創業者,他的想法太超前了,但是有點生不逢時。陳春先富有開拓性。如果那時候他在硅谷創業,會非常成功。在硅谷,由于創新網絡的存在,創業者不需要什么都會。喬布斯和陳春先的風格非常相似,他基本上不懂得如何打理自己,也不懂如何與客戶對接,他把心思完全放在如何做出更好的產品上。在硅谷創新網絡的支持下,他能快速組建出一個能駕馭市場、能賺錢的創業團隊,而他自身的優勢也能充分地發揮出來。
陳春先喜歡追逐新事物。硅谷有一個詞叫“系列創業家”。他們基本上每三五年就會培育出一家上市公司。公司一上市,他們就會把公司賣掉,用掙來的錢再去創業。這種風格的人如果去做CEO,不但不能把上市公司做好,還會越做越糟糕,因為他們喜歡追逐新事物。這些系列創業者后來都成了天使投資人,而天使投資、風險投資最喜歡的就是這種人,只要他們創業,馬上就會有人投錢。
陳春先喜歡把事情想大。用現在老百姓的話講叫“奇思怪想”。他的這種風格恰恰是現在中國最需要的,也是中關村實現自主創新最需要的。我在硅谷做報告時,留學生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他們回大陸以后要注意哪些事情。我告訴他們,現在CYE中國缺少的是有改變世界夢想的創業者。你們要留在硅谷,不要輕易回大陸。硅谷是你們孕育創業夢想的地方,在硅谷要多和一流的天使投資人合作,多和企業家接觸,然后拿出更好的創業計劃,或者是有更多改變世界夢想的創業理念后再回到大陸,大陸缺少的是這樣的創業者,中關村缺少的也是這樣的創業者。
陳春先身上有很多適合新經濟、適合自主創新的做派。我認為,中國邁出的第一大步很好,現在已經見到了成果。第二大步是中國下一個30年能否走出自主創新之路的關鍵,也是唯一的一條路。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