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我去了一次日本,帶著我們的顧問團隊。我們在那呆了7天。頭兩天我們基本上以團隊形式出行,后面5天,大家各自去看自己想看的東西。
我去了離東京不遠的川越市。這是一個保留了舊有風貌的城市,有大量的寺院與歷史街道。整個城市的建筑風格,讓人感覺像置身在上海新天地的集合中。但稍有不同,在川越市有很多糖果職人,他們基本上以前鋪后廠的模式在經營。日語中的職人,相當于中國話中的手藝人。但又有些不同。
日本傳統意義上的職人,是為日本皇室和貴族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手工藝人。在日語中有兩個詞專門用來形容職人:一個是“一生懸命”,即把一生都貢獻在所從事的職事上,是其敬業精神的寫照;一個是“一筋”(類似于中國話里的“一根筋”,但卻不含貶義),即專注于一道一藝,從一而終,決不變心。
在一部名為《壽司之神》的紀錄片中,88歲的“壽司第一人”小野二郎,一生都在握壽司,永遠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跟學徒,觀察客人的用餐狀況微調壽司,確保客人享受到終極美味,甚至為了保護創造壽司的雙手,不工作時永遠帶著手套,連睡覺也不懈怠。他的壽司從食材、制作到入口瞬間,每個步驟都經過縝密計算。小野二郎,便是日本職人精神的最直接代表。
川越市的職人,也是如此。大大小小的果子店排在街區里面,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從包裝到口味,從味覺到精神,都讓你感受到純樸和溫馨。職人在為你服務的過程中臉上洋溢著熱情和友好的微好。這種微笑是自發的。
每個店透出來的這種職人精神,又讓這個區域的風貌更加賞心悅目。你能感知到,這個區域有著縱深的內在情感激發,它體現在保留下來的建筑和手藝中,體現在這些職人的臉上。
商業是商業場所的魂,商業所體現的精神更是商業場所魂魄所在的精華。日本的職人以傳承和精益求精為傲,在他們心目中沒有做大生意和小生意的區分,當他把一個果子做到極致、做到贏得客人欣賞的時候,他們是引以為傲的。
職人精神在日本隨處可見。我們曾經住的溫泉酒店,迎賓人員遠遠地看到我們的車來了,便一路小跑上來;在專賣店買好東西,收銀員在小票上蓋好章,便用吸油紙按在上面,吸走油墨,防止它染色到其他物品;將包裝好的商品遞給客人之后,收銀員還要走出柜臺送一小段,然后接到下一個排隊客人手中的物品,并引到柜臺,繼續收款、蓋章、吸油、送別的流程;在小的拉面館里就餐,也許整個拉面館也就七八平方米大,營業區里的服務員不斷在忙,卻也能細致到在每個客人走后就擦試臺面,看到餐巾紙只剩半盒也會及時塞滿,保持整整齊齊,倘若看到醬油瓶、椅子偏離了原來的位置,也會及時復原。這些細節看起來都是非常感人的。
商業服務全部都是細節,但是這些細節的完成,如果沒有這種職人精神是非常難依靠制度去解決的。
總是重復某一類操作,固然顯得枯燥乏味。但職人卻能在這種近乎“道”的執著中找到一種精神寄托——一個人不僅將自己所從事的手藝勞動當成職業,更當作自身人格寄托的所在,在執著于最高技藝的追求過程中,自身的修養和心靈的境界也隨之進步。知行合一,從一而終,與禪宗有異曲同工之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