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市】
稀缺性和需求大增為后市提供支撐
在股市跌跌不休、樓市遭到打壓、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價格走勢迷離的時候,高企的CPI則成為人們投資的“催化劑”。分析機構預測,5月CPI或創新高至5.5%以上,這些因素相互結合,導致人們的投資“天平”更加向鉆石、翡翠、紅珊瑚等珠寶傾斜。
一位從事鉆石投資多年的張先生表示,自去年開始鉆石投資呈現明顯升溫態勢,今年交易增長強勁,需求量超出預期,可以看得出來明顯有資金流入。事實上,消費者投資鉆石和投資黃金的心態一樣,都是為了抵御通脹而進行資產配置,裸鉆的價格平均每年漲幅達20%,遠遠超過其它投資品種,這足以吸引投資者入場。
業內專家認為,鉆石、翡翠、紅珊瑚等珠寶都屬于天然礦產資源,經過長時間地毯式開采,原料資源已經日漸枯竭,這一事實讓消費者產生追高心理。
一邊是資源的稀缺性,另一邊是需求放量,二者結合便產生了市場的普漲。行業協會分析結果認為,目前,中國繼美國之后成為世界第二大鉆石消費國,未來5年,國內市場對大鉆及高檔翡翠的需求還將持續增加,“但鉆石由于受國際寡頭壟斷控制,預計市場不會大幅上漲。”
翡翠的貨源同樣顯示出稀缺性。由于頂級翡翠幾乎只產于緬甸,緬甸開始機械化地開采,這使得緬甸過去20多年來的翡翠開采量,相當于此前300年開采量總和的10倍。以目前的開采速度,10至20年后緬甸翡翠將成為歷史。
而較少進入大眾眼球的紅珊瑚,據了解消費者較少進行短線操作,一般都是注重其觀賞、收藏和保健的長期、潛在價值,它的漲價既表明人們對CPI高企的擔憂,同時又缺乏良好的投資渠道。業內人士表示,紅珊瑚等珠寶市場的“池子小”,而人們從地產、股市退出的錢只要進去一點,池子就要漲了好大一截。目前來看,珠寶市場價格仍存在強硬的支撐。
【記者觀察】
珠寶變現渠道缺乏
對于普通市民跟進珠寶市場,業內專家表示,投資者應該多了解投資對象的情況,不能盲目跟風,特別是“變現渠道”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
玉石玉器既可佩戴、玩賞,還能實現保值增值,可以說是比較好的投資標的之一,但萬瑞祥翡翠俱樂部首席鑒定專家萬珺認為,普通的翡翠收藏投資變現并不容易。據了解,目前國內缺乏翡翠交換的二級市場,翡翠無法像黃金一樣成為交易的硬通貨。此外,只有收藏級的精品翡翠才具有較大升值潛力和空間。
鉆石也是如此,并非所有的鉆石都具有保值和投資功能,決定鉆石價值的四大要素按重要性排列分別是重量、切工、顏色、凈度,即通常所說的“4C”,其中重量占了一半的比重。據了解,1克拉以上才有收藏和投資價值,而鉆戒、鉆石項鏈等消費品由于已經包含了加工銷售環節的利潤,很難在此基礎上繼續大幅增值。
和翡翠一樣,鉆石在國內的變現渠道不成熟。投資者如想通過成熟的國際渠道變現,則須持有國際鑒定證書,而國內的證書大多不被認可。除此之外,普通鉆石無法在拍賣行進行拍賣,典當所得僅相當于市場零售價的三分之一。
在林林總總的珊瑚市場,只有紅珊瑚才具備收藏價值,白珊瑚數量多而質地不佳,而綠珊瑚、紫珊瑚的美觀程度不高。廣東地質局檢測中心主任項賢彪表示,珊瑚的完整度與天然性是其價值的衡量標準,而用于做首飾的珊瑚都是珊瑚碎片,由于被加工染色過,價格就相對比較低了。
除了完整性和天然性外,體積大小也是決定珊瑚價格的最重要依據。隨著珊瑚體積的增長,其價格呈現出幾何級數的遞增。比如,一株高15厘米、寬20厘米的天然大紅珊瑚,價格一般一兩萬元就可以買到,而一株高30厘米、寬40厘米的大紅珊瑚,可以賣到10萬元以上。
專家提醒,目前除了古董,多數珊瑚只有消費價值,如果期待未來升值,最好還是購買完整的珊瑚擺件,而選購珊瑚也要注意顏色均勻,越紅越珍貴,以及比重越大越好。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