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小公司套牢了數家PE “瘋投”進退兩難
“2011年那個時候真是害死了一大批做PE的。”一家剛剛完成IPO的上市公司董秘說起這事,言語間多少有些幸災樂禍,“一家光伏企業的市盈率都在16倍了,可還是有人敢買,結果怎么樣?現在全都套在里面出不來了吧!”
確實,在整個IPO形勢陷入逆境的時候,守在門外的PE開始著急了。如果不是看到5月13日廣弘控股發布的一條重組失敗公告,類似洛陽伊眾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眾食品)這樣毫無名氣的小公司,根本不會被資本市場注意到,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小公司卻套牢了數家PE。
作為整個河南省洛陽市框定的30家籌備上市的公司之一,規模并不大的伊眾食品,只是全國數千家類似公司的一個典型:當IPO一派紅火的時候,政府力推、企業膨脹、PE蜂擁而入;而當IPO形勢不好的時候,耐不住寂寞的PE最先叛變。
之前夸大了業績
在資本市場有一個幾乎公開的秘密,就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的幾年都會經過一輪填鴨式的增長,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所展示的驕人業績和成長性,大部分都是借助PE資金完成業績大幅增長。
“其實上市前公司的業績究竟怎么樣,有些PE也不一定清楚,好多PE根本就不專業,隨便弄些資金就敢投。”河南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在給記者分析時說道,最近證監會查處的萬福生科和天豐科技等幾家公司,很明顯都暴露出這些問題。
但是,PE仍然還是義無反顧地把錢交給了公司,而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來自于政府的力量,一些地方政府的金融辦公室都會專門成立負責扶持企業上市的部門,這些部門為了推動轄區內企業上市,很多時候都在企業和PE之間充當著中介的角色。
而伊眾食品早在2010年的時候,就是河南省洛陽市金融辦框定的30家后備上市企業之一。有了這張通行證,對于企業來說就有了足夠說服PE的理由,至于企業當時是否具備上市資格以及未來是否具有成長性,似乎就不重要了。
“我們也看他們的財務報表。”作為伊眾食品的股東之一,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東控股)負責投資業務的經理也對這個項目有些沒底氣,當記者問及伊眾食品的實際業績是否有對外宣傳的規模時,這位經理猶豫了好長時間都不知道該怎么回答:“這個……怎么說呢……和你說的數字可能差得不多吧?”
按照伊眾食品總經理關群生2012年10月份接受媒體采訪時所透露的數據,公司在2012年計劃完成銷售收入4.5億元,實現利潤5000萬元,而2-3年之后公司就能實現10億元的收入。
“之前宣傳得有點兒過了,所以現在領導的意思是我們還是盡量不說了吧。”5月15日,當記者向伊眾食品求證這一數據的真實性時,公司辦公室負責人婉拒了記者采訪。
廠房狹小支撐不了產能
那么,這個“有點過了”究竟過了多少?記者做了一些實地求證。
按照公司官方網站上表述的內容:“目前公司總資產15000萬元,擁有年屠宰60000頭肉牛、年加工冷鮮肉12000噸和年加工熟肉制品1500噸的自動化生產線。”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