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開發者而言,隨著互聯網整體格局的逐漸清晰,靠自身力量單打獨斗顯然已非明智的選擇。在這樣的狀況下,借助各大開放平臺進行優勢資源的整合互補,進而實現共贏的格局顯然是最佳的選擇。正因如此,在百度、新浪、騰訊等產業領袖企業的推動下,互聯網最初的開放、共享和共贏的特質開始回歸。
然而盡管方向一致,但是由于各家公司在應用開放平臺上的自然屬性和側重點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開放模式,其對于合作伙伴的吸引力也呈現出了差異化的態勢。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選擇了目前業內最主流的幾家開放平臺進行解析,找到他們各自不同的特質和適用性。
百度APP開放平臺:大搜索導流而精準分享,率先為開發者謀收益
相比于目前新浪微博、人人網和開心網等圍繞SNS社會化網絡為核心的開放平臺模式,百度應用開放平臺則以搜索為核心,既有規模用戶和流量優勢,也有分類內容和用戶的精準指向特點,這是行業內其他開放平臺所不具備的特質。
百度“框計算”的面世,奠定了大搜索全開放的基礎。先是數據開放,然后是應用開放。到目前為止,百度每天數十億次的用戶檢索當中,其中30%以上屬于應用需求搜索,而這些檢索需求資源都會優先分配給參與百度應用開放平臺的運營商、工作室和個人應用開發者,這無疑為加入百度應用開放平臺的第三方應用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會。
百度不僅為合作者設計了增值收費等多樣的變現模式,更自掏腰包成立“百度應用成長基金”,為優質、受用戶歡迎的免費應用買單。“雖然目前我們與百度的合作才開始半年多,一切都還在摸索中,但與不少平臺虛無縹緲的變現機制或只針對少數參與者的變現渠道相比,百度提供的模式看得見,摸得著,真金白銀很快會在平臺中產出。”阿達游創始人顧方說道。
綜合來講,百度開放平臺的特色和優勢是:其一、入口和規模優勢,30%的應用搜索覆蓋幾乎各個類型的應用,將需要有數百萬個應用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而這些應用都將開放分配給合作者來完成;其二、覆蓋的是用戶精準的、主動的需求,合作的應用可持續成長性較好;其三、搜索引擎是最基礎性的用戶互聯網使用需求,各個平臺上火熱的應用及相關應用,在百度搜索中也會有很大的需求,所以與百度應用開放平臺合作,可以保證品牌和其他相關收益的最大化;第四、百度提供了封裝工具、連接開放平臺和BAE等云端支持,使得很多應用可以零成本運營,節省了很大成本;第五、Web端的應用多是免費為主,但是百度提供了獎勵式的“應用成長基金”模式來保障開發合作者收益,這是非常關鍵的一環;第六、除了網頁搜索,百度還有很多非常成熟或有潛力的渠道,如知道、貼吧、百科,甚至空間、瀏覽器等等,如果通過系統規劃整合,將合作應用同步到各大渠道,也將會產生巨大的價值可能性。
但是也要看到,在百度開放平臺突飛猛進的同時,包括該平臺和其他百度資源的貫通,以及與移動互聯網平臺的對接,在社交關系、互動性方面更高的需求涌現,這些都為百度開放平臺的發展提出了嶄新的課題。
新浪云開放計算平臺(SAE):有人氣無收益,優劣勢明顯,微游戲和微幣被寄厚望
Sina App Engine(SAE)是由新浪開發和運營的開放云計算平臺的核心組成部分,其目標是實現互聯網應用在開發運維上的無縫整合,為App開發者提供穩定、快捷、透明、可控的服務化的平臺,同時減少開發者的開發和維護成本。
作為SAE的第一個應用,以構建更具粘性的SNS平臺為核心目標的新浪微博開放平臺已經上線應用。由于其SNS的特質,新浪SAE的優勢在于能夠很好地將用戶的潛在興趣和需求與應用進行有效地結合,進而從中挖掘商業價值。但是由于無法對用戶進行準確的細分,因此相應的開放平臺應用往往面向的群體較為寬泛,難以形成精準的需求鎖定,進而可能造成開放應用效果評估的困難以及合作伙伴收益的攤薄。
新浪微博上的應用,一般具有小、快、靈、活、鮮等特征,時效性、娛樂性等比較好,開發成本投入相對較低,如果有機會獲得應用系統的推薦,或者大號的轉發,一款小應用可以快速的獲得很高的人氣。但是缺點是,應用多起來以后,獲得推薦的機會越來越少,即使短期內獲得很多人的添加收藏,但是后期的活躍性會逐漸降低,而且由于話題更新太快,大多數應用的生命周期都較短。甚至一些應用因為違反新浪微博的新政策而被迫下線等,充滿很多不確定因素。更關鍵的問題是,這些免費的小應用,目前不管是新浪微博平臺還是用戶,都無法給予開發者收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