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和3G網絡的普及,降低了用戶進入移動互聯網的門檻,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快速增長。 用戶的激增讓移動互聯網在過去一年呈現爆發性增長,引領掀起移動互聯網應用熱潮。
在過去的2012年,互聯網公司在移動互聯網加大投資。許多互聯網公司將在線互聯網上的應用移植到無線互聯網,在線互聯網上使用的一些應用如今在移動互聯網也能使用;另外一些互聯網公司設計并制造智能手機終端,以期望通過控制終端預置應用以獲取規模用戶實現移動互聯網的布局;一些公司也在開發適合移動互聯網應用,如米聊、O2O、微信等;有的在考慮與移動互聯網相關的安全問題;有的則專門為移動互聯網公司提供相關應用。移動互聯網受到越來越多的用戶關注、使用并推薦。
移動互聯網也在逐漸改變著互聯網的格局。由于移動互聯網與在線無線網有關聯也有差別,因此,一些在線互聯網具有的絕對優勢在無線互聯網變得勢單力薄。因此,作為在線互聯網傳統巨頭也在逐漸去順應無線互聯網的歷史潮流。最近新浪及阿里巴巴的人事組織架構的調整中也考慮了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帶來的機會與挑戰因素。新浪決定將目前主要的業務劃分為門戶和微博兩大板塊。同時曹國偉強調,2013年,新浪戰略的核心將是“移動為先”,在資源上向移動傾斜。2013年1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為了面對未來復雜的商業系統生態化趨勢,以及無線互聯網帶來的機會和挑戰,同時讓組織能夠更加靈活的進行協同和創新,集團現有業務架構和組織將進行相應調整,成立25個事業部,具體事業部的業務發展將由各事業部總裁負責。在25個事業部中,無線事業部、阿里云事業部、云OS事業部等均與移動互聯網相關。
在新年伊始,一些傳統互聯網公司在移動互聯網開始有規模效應。2013年1月10日,據優酷發布最新的統計數據稱,來自優酷移動終端的日視頻播放量(VV)已經突破1億。截止目前,搜狐新聞客戶端已經獲得6000萬安裝量,每天新增激活用戶24萬戶,總訂閱量突破1.6億,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移動媒體平臺。最近奇虎也在2012年第三季度財報提到其移動產品的下載量達到1.5億。
在緊張忙碌的2012年移動互聯網跑馬圈地后,互聯網大佬們2013年開始孕育移動互聯網的商業化與貨幣化。由于移動互聯網終端存在輸入不方便、屏幕小等特性,互聯網大佬們在互聯網上得心應手的盈利模式在移動互聯網并不一定適用。在獲得一定的規模效應后,互聯網大佬們開始考慮在移動互聯網如何盈利的問題。因為,在2013年,互聯網大佬們已在思索移動互聯網商業化的問題。
或許在移動互聯網的王國里分一杯羹成為互聯網公司們熱衷于去追逐的夢想。大把大把的銀子飄向移動互聯網、海量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獲得APP STORE的排名,海量的人氣或許就是希望。
那么,除了移動互聯網之外,互聯網公司還能做什么?
有報道說,中國互聯網巨頭百度公司2012年1月16日開通了越南語版本的百度貼吧,此外還通過越南版的“百度知道”和“hao.123.com”提供網絡搜索服務。據稱,“hao123”在當年4月日均頁面瀏覽量為7萬次,而到了8月份就猛增到了200萬次,增長了30倍。此外,作為中國另一家知名互聯網巨頭,騰訊公司2012年也邁出了進軍越南市場的第一步。騰訊4月份在當地推出微信服務。短短7個月的時間中,微信在越南的用戶人數就達到了100萬。
2013年1月11日,新浪微博與網易有道宣布達成戰略合作,網易有道將成為新浪微博首家翻譯合作伙伴,為超過4億用戶提供免費外語微博翻譯服務。用戶在瀏覽新浪微博的外國明星發布的外語內容時,可以直接通過有道詞典獲得翻譯結果。
2013年1月9日,百度宣布面向東南亞市場(主要是泰國)推出的系統優化工具Baidu PC Faster內置系統優化加速、系統補丁更新、系統垃圾清理三大功能模塊,與360安全衛士功能相像。Baidu PC Faster目前只支持英語和泰語。
當所有人把目光都投向即將爆發的移動互聯網時,一些互聯網公司開始把目光投向的中國市場以外的海外市場。目前有的互聯網通過在其他國家推廣自身的互聯網應用,有的推廣自身的軟件工具,有的是吸引更多的海外用戶群進駐,有的是通過收購海外的公司達到擴張的目的。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目前的主要業務仍舊來自中國國內,而來自海外的市場收入相對甚少。而當大家都只是把目光局限在國內,誓要把窩里斗進行到底時,劍拔弩張、對簿公堂、互相攻擊就成為生存的法則與生存之道。事實上,退一步或許海闊天空,轉移一下目光,中國市場只是全球市場的一小部分而已。不過分糾結國內市場,在維系目前的市場份額基礎上,積極推進海外擴張的戰略,加速向跨國公司轉型,以適應全球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并在互聯網的大潮中占有自身的一席之地,這樣的互聯網或許能獲得第二次重生機會。
盡管移動互聯網在過去一兩年獲得巨大的必展,但移動互聯網商業化仍舊是鏡花水月。倒不如在此時積極推進海外擴張戰略,引進海外用戶群或向海外推廣自身應用、或者海外并購、亦或為海外公司提供內容服務等拓展自己的海外業務來得現實點。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