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政府印發了《緩解北京市區交通擁堵第八階段(2011年)工作方案》,公布今年本市交通緩堵日程表,66項實施方案建管并重,半數以上涉及優先發展公共交通。
按照規劃,本市今年將完成施劃30公里以上公交專用道,繼在京通快速路施劃公交專用道后,將逐步在京開高速公路、京藏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等施劃公交專用道,并逐步縮短軌道交通發車間隔,實現公交提速;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建設,力爭9號線、8號線二期等線路部分區段2011年底前通車試運營;推進東二環、西二環等地下快速通道建設……多措并舉,2011年實現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42%,中心城交通擁堵指數控制在6.0以下。
為了配合各項緩堵工程開展,本市將增加交通民警編制,各區縣可按照交通民警與交通協管員1:2的比例招聘協管員,還將緩解交通擁堵工作納入市、區縣兩級政府重點工作任務督查和績效考核內容。
其實,自2004年以來,本市已經陸續開展了七個階段緩解市區交通擁堵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去年,在機動車保有量比2009年凈增81.7萬輛、達到483.6萬輛的情況下,實現市區交通運行基本正常。
保障
協管員人數將是交警兩倍
據初步調查,目前本市民警與協管員比例尚未達到1:2。今后,交通民警編制將增加,各區縣可按照交通民警與交通協管員1:2的比例招聘協管員,負責對違法停車粘貼道路停車記錄告知單,協助維護交通秩序。這相當于,為靜態交通配備了“360度人工監督眼”。
本市還將進一步加大對占用公交專用道行為的處罰力度。違反限行規定、違反工作日高峰時段區域限行措施、進入限行區域行駛的車輛一律實行“連續處罰”。按照規劃,順義、大興、懷柔區公安交通管理機構將劃歸市交管局垂直管理,其他遠郊區縣也將逐步實現統一。
亮點
京開京藏京港澳劃公交專用道
隨著京通快速路上施劃了公交專用道,通州居民通勤習慣發生變化,超過15000人放棄自駕車,改綠色出行。今后這種做法有望繼續推廣。
按計劃,今年要完成施劃30公里以上的公交專用道。其中,京開、京藏、京港澳高速公路等放射線都將開設公交專用道。同時,本市將建設和完善宋家莊、四惠綜合交通樞紐,對公主墳、六里橋北里、大北窯、新發地橋北等4個公交線路多、客流量大的區域,進行換乘設施改造。
重點擁堵路段適時施行單雙號
目前,北京市交通委官方網站已經每日發布實時交通擁堵指數,動態發布交通運輸信息和交通預警、預報信息,市民通過這些“0至10”不等的數據,可估算出出行所需時間。
同時,本市把交通擁堵納入應急處突范疇,制定城市交通嚴重擁堵應急預案。遇有惡劣天氣、重大活動、重要節日等可能引發嚴重交通擁堵情況,適時采取重點交通擁堵路段高峰時段機動車單雙號行駛措施。倡導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和彈性工作制。
本市還將研究推進地面公交電子站牌指示系統。建設新一代智能交通運行協調指揮系統。建設停車智能管理系統;完善出租汽車調度服務系統,逐步提高預約叫車比例;著手研究重點擁堵路段或區域交通擁堵收費方案和技術系統方案。
試點開行校車 9字頭退出三環
為增強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的接駁,本市已經陸續開通17個方向的“定點、定線、定時,快速直達”的社區通勤快車,連接通州新城、回龍觀、天通苑等地居民小區與北京商務中心區、中關村等重點功能區。
未來,本市將繼續開設這類小區公交專線和區域“袖珍線路”。作為試點,9字頭公交在三環路或四環路外將實現與軌道交通、城區地面公交的銜接。今年本市將建成阜石路大容量快速公交,完善南中軸路、朝陽路、安立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線路的道路設施條件,實現與其他車輛的物理隔離。
另外,中小學校車服務系統正在穩步推進,各區縣政府試點開行校車,做好服務示范與推廣工作。
中關村金融街開通地下環廊
年內,本市將開通中關村西區、金融街、奧林匹克公園的地下環廊,并制定出臺地下環廊開放使用管理辦法。同時,加快推進東二環、西二環、臺基廠大街、西山隧道等地下快速通道,馬家堡西路南延、京良路、萬壽路南延等重要通道,以及長安街西延、梅市口路西延等工程的建設。今年還將開工建設京臺和京昆高速北京段、京秦高速(東六環路至市界)、京密高速(京承高速至懷柔開放環島)。
中心城增設924公里隔離護欄
本市將排查現有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完善標志、標線、隔離護欄等安全設施,提高道路交通安全防護等級,確保交通安全。完成中心城5240套交通標志、600公里交通標線、924公里交通隔離護欄增設任務;實施全市1700處信號燈建設項目,并全部配建違法監測設備。
同時,交通部門對闖紅燈、亂穿道路、違規駛入機動車道等行為進行嚴格處罰,逐步杜絕此類現象。堅決取締車行道內兜售物品、散發小廣告。
增2000個P+R車位
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將有專項規劃。其中,四環路內的公共停車設施要納入交通基礎設施,實行特許經營。停車場經營企業將建準入機制,及信用考核辦法、標準,考核結果向社會公示。
私自改作他用的停車場將被全面排查并清退。試點建設解放軍總醫院、人民醫院等醫院停車樓(庫)。充分利用體育文化設施、綠地等建設地下停車場,增加基本停車位供給。最終建成2000個以上車位的駐車換乘(P&R)停車場,以及200個站點、1萬輛以上規模的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
目前,三環路內的12個停車場已經試點電子收費。老舊小區將調研建設簡易式、機械式停車樓(庫)。每區應建成10條停車示范街和1500個以上停車位,并開展單位、居住區停車場錯時停車試點。
兩條地鐵線年內開通
未來,80%的軌道交通新線將集中在中心城,并加快地鐵10號線二期、6號線一期、7號線、9號線、8號線二期、14號線、15號線一期東段等7條線路的建設。其中,9號線、8號線二期等部分區段年底前通車試運營。
地鐵最小發車間隔也將繼續縮短,中心城新開通線路確保在2至2.5分鐘之間。其中,13號線最小發車間隔由3分鐘縮短至2分40秒;1號線由2分15秒縮短至2分5秒;4號線由2分30秒縮短至2分15秒。1號線列車再次擴容,并更新原有的19組114輛列車。增建西直門換乘通道,以緩解客流壓力。
另外,本市將編制《北京市交通運輸綜合規劃》,所有大型建設項目在審批時,必須做交通影響評價。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