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信息:第十屆學習型中國世紀成功論壇2010年元旦舉行
1943年,世界知名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下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決定耗費兩年時間從內部來系統化地研究通用汽車公司。因為在那個時代的美國,凡是正統學者是沒有人會去研究一家以賺錢為目的的公司。他是冒著個人事業發展的風險而來的。而這也是一段長達20年的舉世聞名的友誼的開始,從此德魯克開始了與通用汽車總裁斯隆頻繁的書信往來,他們探討企業管理的種種問題,并為不同見解而辯論。無疑這對二者的一生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偉大的企業管理者和偉大的管理學大師都是需要以畢生的精力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的。正如:90歲高齡的德魯克在他的新作《21世紀的管理挑戰》中所說的:“新經濟”的挑戰即:如何對知識工作進行管理,并提高知識工作的生產力。
而21世紀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問題,恐怕比德魯克《21世紀的管理挑戰》所說的還要復雜得多。隨著中國經濟前所未有的保持十年的高速增長以及其增長席卷全球所帶來的深刻影響,中國企業家也面臨著史無前例的難題與困惑。沒有一貼良藥能包治百病,也沒有一家之學可以解決浩大中國千千萬萬企業家的問題。唯有在波濤洶涌的市場中,披荊斬棘,打拼搏斗,與時俱進,跟上新經濟發展的腳步,甚至前瞻性地看到未來幾十年甚至百年的大勢所趨,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這不僅要求中國的企業家用一生的時間來學習實踐,同時也要求中國經濟在自我不斷完善的過程中產生學習化的社會與學習化的體系。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幾乎沒有什么業余愛好,他把空閑時間用來博覽群書,從《道德經》、《孫子兵法》到德魯克的管理著作。他談到世界上經濟管理方面的著作和管理案例,連國內的許多經濟學家教授專家都覺得少見。”張瑞敏認為,通過對西方管理學專注的學習和理解,創新即是創造一種資源,創造一種新的市場。只有發明創造轉化為一個有巨大的社會效益的經濟活動時,才叫創新。這一思路的最終結果是海爾的創新活動多年來一直以市場為導向,把市場的難題作為創新的唯一標準。
可見中國的企業家是這個社會上最渴求知識,最懂得學習的群體,同時也是中國最擁有智慧、膽識與實踐經驗的一群人。但是,如果這些寶貴的經驗和知識不能在企業家以及社會組織里以系統化、規模化的形式進行傳承和交流,這將是無法衡量的損失。特別是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到了需要應對越來越復雜的經濟形勢和環境,需要不斷反思的關鍵階段,中國社會與中國企業家尤其需要構建一個沒有邊際的學校,一個沒有圍墻的平臺,將知識經驗的交流與學習系統化體系化。
北京人間遠景公司創始人,學習型中國的倡導者劉景斕在十多年的培訓學習經歷中,已經將學習系統化、生活化付諸實踐,他以一位出色的電話行銷員向著名培訓講師華麗轉身的傳奇經歷,做出了學習啟迪智慧,改變人生的最好注腳。十年來,劉景斕以推動學習型中國,推動世界華人終身學習,推動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為使命,成立了民間極具影響力的學習型組織——學習型中國促進會,并從2000年元旦的首屆學習型中國-世紀成功論壇啟動,連續成功舉辦已經有九屆,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直接和間接受到影響的人數超過5000萬人。
劉景斕倡導的學習型中國理念與以往任何推動學習的企業和組織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他從一開始就把學習型中國理念,放在可實施可實現的目標上,為將其不斷升級,不斷規模化、產業化做好了構想,以教育培訓產業為依托,以承辦一場分享智慧、開啟幸福人生的教育培訓界“奧運會”為目標來做,并為之堅持不懈地奮斗了十年。
論壇從最初的每屆區區三百人增加到如今每屆的三、四千人,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了數千萬人。學習型中國論壇的迅速發展不僅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同時也促進了中國企業界經濟界中堅力量對學習活動的參與支持。精心打造的高品質、高規格、大規模、大人脈的學習型中國論壇,云集了講師名師和文化名流組合的嘉賓陣容,也吸引了大批的企業家和成功人士參與。馬云、牛根生、朱新禮、王健林、蔣錫培、李小琳、馮侖、陳東升、張朝陽、唐駿等熱門企業家,與政府官員、知名學者、文化名流、匯聚一堂,在中國迅速刮起了學習風。以引發了個人與企業的眼球效應,劉景斕將學習變成一種習慣,甚至是一種人生必需品,從而實現終身學習、學以致用、創造陽光財富、促進社會和諧的目標。同時產業鏈的循環使學習型中國的產業規模再次回流,使學習型中國這一事業不但可以發展,還能發展的更好。
參與學習型中國論壇的培訓專家陳安之說:“我覺得其實成功不外乎是三個‘識’:第一個是見識,第二個是知識,第三個是膽識。在過去20年中,我見過100位全球最成功的人士,從國家的元首、總理、世界首富、奧運金牌獲得者,這些人的成功無外乎都是具備這三個條件。而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開闊眼界,所以我希望學習型中國可以一直辦下去,讓大家終身學習,學習一輩子!”
“當今,個人、企業、民族、國家成功的關鍵是比誰學習得更快、更好。21世紀的個人和企業面臨的競爭,其實質是學習能力和創新應用速度的競爭”,劉景斕說。學習型的個人組成學習型的組織,繼而創建學習型家庭和學習型企業,發展學習型城市,才能成就學習型國家。在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建設有平臺、有體系、有資源的學習型中國,中國經濟和社會才能平穩發展,到達勝利的彼岸,實現國家和民族的復興。這樣在未來的百年間,中國才可以興旺發達不息,掌握民族自身的命運,以屹立世界之林的絕世之姿,影響當今乃至百年后的世界與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