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的發展可謂是如火如荼,并向著成熟的方向大步邁進。但是廣告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諸多的問題。廣告時間資源的飽和,新技術新媒體的涌現,"受眾逃離",政策限令等因素,使傳統廣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挑戰。而植入式廣告正是在此種情況下應運而生,并逐漸成為未來廣告業發展的新興策略和操作方法。
植入式廣告,在我國可以說方興未艾。但目前許多植入廣告大都變成了強行"置"入,令觀眾難以接受。例如電影《唐山大地震》上映沒過幾日,觀眾的眼淚還沒擦干,片中出現的廣告植入卻成為了大眾和媒體的熱議的焦點,一時間各種非議漫山遍野。
植入廣告怎么了?難道植入式廣告就此在眾人的唾罵聲中偃旗息鼓嗎?
其實,植入式廣告并非洪水猛獸、空穴來風。植入式廣告在國內上世紀90年代就初露端倪,那部家喻戶曉的室內情景喜劇《編輯部的故事》不僅捧紅了葛優、呂麗萍等一批明星,劇中的道具"百龍礦泉壺"在一時間也是童叟皆知。而在國外,植入式廣告早已成熟。在很多歐美大片里,我們對植入廣告并不感到陌生。試想,沒有了雪佛萊大黃蜂的《變形金剛》又怎能吸引觀眾的眼球?這個不爭的事實告訴我們,植入式廣告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制作方和商家所認同。
此外,作為新型的營銷模式,植入式廣告并沒有局限在影視劇當中。電視節目、報紙、雜志、網絡游戲、手機短信,甚至小說之中亦不乏植入廣告。比較成功的案例當屬湖南衛視《超級女聲》與"蒙牛酸酸乳"的強強聯合。在這個合作平臺里,媒體得到了收視率和創收,客戶得到了品牌和利益,是名副其實的"雙贏"。
再來看更高端的植入營銷:電影《變形金剛》的廣告大客戶是通用汽車和美國孩之寶玩具。電影的熱映帶動了玩具的熱銷,而通用汽車相關車型的品牌影響力也迅速擴散。這樣的"業績"不僅與《變形金剛》自身的商業氣息有關,更與其高水平的植入廣告密不可分。
根據專業機構對植入式廣告的相關調查顯示:對于植入式廣告這種特殊的廣告形式,42%的被訪者表示接受或非常接受,47%的被訪者接受程度一般,表示比較不接受或非常不接受的被訪者僅為11%。而這些數據遠遠優于其他廣告形式的表現。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