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福布斯》雜志網絡版今天刊文稱,在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逝世后,過去10年外界熟知的蘋果將不復存在。蘋果仍能夠生存,但無法繼續取得像目前一樣的成功。
以下為文章全文:
在過去10年中,喬布斯出色地完成了以下4方面工作:
1.產品規劃。過去10年中,蘋果推出了多款產品,而喬布斯也證明,他能夠先于消費者知道他們想要什么。
2.激發消費者熱情。喬布斯是一名天才的銷售人員,能夠使用戶想要購買蘋果推出的產品。正如《紐約時報》的報道,核磁共振掃描顯示,蘋果產品能夠激發人類大腦中主管“愛”的部分。
3.產品的執行。喬布斯專注于將他的理念轉化為實際產品,并且能夠以正確的方式去處理產品細節。這種對細節的強調甚至導致喬布斯拒絕一些原型產品,因為他不喜歡其中的電路板,即使用戶不會看到這一電路板。而由于蘋果現任CEO蒂姆·庫克(Tim Cook)的出色工作,蘋果能夠使被喬布斯批準的原型產品投入商用,并將數以百萬計的產品從工廠送到消費者的手中。
4.商業模式的確立。喬布斯不僅善于設計產品,同樣也為蘋果打造了極具盈利能力的商業模式。例如,iTunes商店本身是免費的,任何蘋果iPod的用戶都可以使用該服務,而iPod的銷售量已經達到3億臺。在iPhone方面,蘋果使用戶愿意為此支付562美元,而一些競爭對手產品的價格僅為300至400美元。此外,蘋果能夠以極低的成本從供應商處獲得元件,使得iPhone的制造成本僅為180美元,這為蘋果帶來了68%的毛利率。
不過,喬布斯所做的工作也帶來了負面效果:
1.員工遭到不利對待。一方面,喬布斯常常會嚴厲斥責下屬,另一方面,作為蘋果主要代工商的富士康也沒有很好地對待員工。富士康的工廠通常位于中國的城市郊區,在這類地區雇主有著較強的話語權。富士康員工有時需要每天工作18個小時,而每月收入只有100美元。
2.社會的“原子化”。蘋果在“9/11”事件發生的數天后推出了首款iPod,這或許并不是巧合。蘋果的“i系列”產品能夠創造出一種電子環境,使人們逃避現實生活。現在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一些年輕人坐在一起,但他們并不交談,而是玩著手上的iPhone。由于喬布斯的工作,人們的注意力正在從其他人身上轉向“i系列”產品。
那么在喬布斯去世后,蘋果是否還能很好地完成這四方面工作?目前下結論還為時太早,但一些早期的跡象表明,蘋果可能無法繼續做到這些。原因如下:
1.產品規劃:喬納桑·艾維(Jonathan Ive)仍有不足。喬布斯并不關注市場研究,因為他認為發現消費者想要什么并不是消費者自己的工作。如果喬布斯沒有為蘋果制定未來25年的詳細藍圖,那么蘋果將失去產品目標。市場觀察家將可以了解,艾維是否具備類似喬布斯的能力,以發現未來。
2.激發消費者熱情:庫克缺乏經驗。庫克于10月4日主持了蘋果iPhone 4S的產品發布會。庫克的表現表明,他缺乏站在消費者面前,激發他們熱情的能力。目前也不清楚,在蘋果是否有其他人能比庫克做得更好。
3.產品執行:庫克能夠部分地維持現狀。庫克曾幫助喬布斯建設了蘋果的供應鏈,因此他將繼續保持蘋果在這一方面的工作。不過關于率先開發突破性的新產品,同時確保良好的工程制造水平,目前尚不清楚蘋果內部是否有人能做到這一點。
4.商業模式的確立:前景不明。目前尚不清楚,蘋果是否能建立新的業務模式,為未來的突破性新產品提供支撐性的商業環境。
許多公司在創始人離開之后仍能夠生存。但約翰·斯庫利(John Sculley)已經證明,當他于1983年至1993年出任蘋果CEO時,蘋果未能很好地生存。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