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1994年我考入沈陽大學。由于家里交不起學費,竟然面臨著只能供我和妹妹其中一個人讀書的窘境。我思考再三,讓家里為我付第一年的學費,以后的由我自己來付。在大學的第一年,我做家教工作,一個寒暑假下來就有幾千元的收入。危機意識促使我從事了家教工作,這份工作帶給我的不僅是經濟困難的解決,更多的是對社會的觀察和對市場的了解。
NO3:市場意識——當你發現市場機會時,你應當像猛虎撲食一樣把它抓住
體會:市場意識聽起來像是空泛的大道理,然而它確實是創業的關鍵。大學校園不應該成為困住大學生的象牙塔,大學生理應分出一部分精力加強對社會的了解,主動地分析市場。
實例:通過家教工作,我了解到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而且將成為一種趨勢。獲得了這樣的市場信息,才有了辦英語培訓班的舉動。炒股票、五愛市場倒貨、練攤,這樣的行業最早都被人們認為是不務正業。然而,抓住了這些行業先機的人,都成為了市場淘金者。有人說我的成功是因為我幸運,趕上了英語學習熱門的早期階段,然而,誰又能否認這種偶然其實是一種必然呢?一次成功的創業,最重要的是抓住第一次成功的機會。我辦班沒多久,每個月的收入竟達到1萬多元。
NO4:主動適應——當有的大學生抱怨社會的種種問題時,胡忠偉想的卻是適應這個社會,讓社會為我所用,耐心等待社會的改變
體會:社會不是為你而造的,要去適應它。與其抱怨社會環境不好,不如換個心態,每一次危機就是一種轉機,每一次變化就意味著機會。對社會的變化始終保持興奮,才是創業的良好心態。大學生不要把精力放在憤世嫉俗上。
實例:創業之初,我困難重重。當時辦英語補習班是不被允許的,我的行為被認為是不務正業,我的班是“黑班”,沒少遭受查處。因為沒有城市戶口,我辦班卻做不了法人;聘請外籍教師教英語被認為是違法的……面對困難,我堅持認為只要市場有需要,不管最初有多大的壓力,它也是個好的行業。事實證明了我的判斷,沒過多久政策就發生了改變,這些橫亙在我面前的困難都解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