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氣型或受刺激型
其典范代表是重慶小天鵝團體董事長廖長光。
廖家境普通,曾下鄉做過8年知青,回城后在重慶城建局當電工,娶何氏七妹何永智。何著名美麗,其時在一家鞋廠當設計師,并擅長打扮設計。何氏七姊妹,6個嫁得如意郎君,只有廖身份“低微”,因此備受眾人擠兌,境況難堪。廖受此刺激,立誓創業,以出人頭地。
怎么樣才能賺大錢?廖辭職下海后,以出賣住房所得3000元為本金,租得16平方米小店面一間,開始經營火鍋,初時生意頗為不順,不賺反虧。廖在妻子理解與援助下,堅持不懈,專力創新,數月后開發出迥異于傳統重慶麻辣味火鍋的荔枝味火鍋,開始扭虧為盈。繼而又開發出后來風靡大江南北的重慶鴛鴦火鍋,事業開始獨上層樓,由小店到大店到企業團體。廖于1982年發憤下海,第一桶金便價值百萬,目前個人資產1億元。
因緣際會型或無心插柳型
此類創業者的典范特征是原來沒想發達,只是想解決一下生存題目,后來竟萍水相逢地發了財。其典范代表為張果喜。
1972年,張果喜受在江西余江本地下放的上海知青的影響,懷揣200元,到上海找生路。怎么樣才能賺大錢?偶然的機會,在上海四川北路的上海鐫刻藝術廠發覺,一個鐫刻樟木箱竟可賣200多塊錢。張馬上靈機觸發,立即返回老家憑據上海生產樟木箱的步驟“依葫蘆畫瓢”。半年后,張氏第一只鐫刻樟木箱出品。通過Cye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張自己制作的第一只產品加入了廣交會,并幸運地拿到了20套樟木箱的訂單,賺了1萬多元。這是張掘得的第一桶金。張的創業資本為變賣家產所得1400元以及江西余江本地盛產的樟木原料。
熱血型或激動型
張思民、吳志劍均屬于此類。張思民尤為典范。此類創業者大多以失敗結束,偶有所成者,也大多歷經坎坷,并且在企業成長過程中屢經重復。
吳志劍的第一桶金,是承包原深圳物資公司華東商場在半月內獲利的17萬元。吳的創業資本乃寫作所得2000元稿費。
1999年3月,吳志劍因所屬政華企業團體欠債2億元,被深圳市政府在新聞媒體通令不得進行高消費,不得坐高級車住別墅。
張思民的海王團體在1992至1997年之間,也曾遭遇極大危害,企業險些翻船。后通過上市,其因盲目投資而險些斷裂的資金鏈得以續接,才生存下來。
張思民的第一桶金當是來自澳大利亞投資家的投資,這筆投資達100萬美元,張在股份中占大頭。張用以創業的原始資本只是3000元的日常積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