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于的養雞場關了,這是一次失敗的創業。2月23日,記者聯系到尖草坪區朝陽小區居民小于時,他已經成了一家汽車專營店的銷售人員。
尋找市場空當,小于專養貴妃雞
小于是家里的獨生子,大學畢業三年間,因為工作不理想,琢磨自己創業。他選擇的項目是養雞,而且是太原市場的空當“貴妃雞”。
當時是2010年,小于25歲,他一直生活在城市,大學讀的專業是計算機,全家人也沒有一個養過雞或是賣過雞的。
小于看中貴妃雞,是因為這種雞是食肉雞中的精品,據說是肉好吃又有營養,全國好多地方都在養,市場需求量大。看了電視節目中的介紹,他去了安徽雞種場考察,對方承諾說賣不了可以回收。
當年5月,回到太原,小于走了幾家雞場都沒看到有人養貴妃雞,這讓他心里有了個“人無我有”的底兒。說服家里人,租下南固碾的葡萄園,六畝地,三年合同,先后兩次開車從安徽拉回來2500只雞苗。這些錢,累計下來花費約20萬元,都是父母多年的積蓄。
雞養成了就賣,賣回錢再買雞苗,良性循環后就成規模了。這就是25歲的他當年養貴妃雞創業時的想法。
一家人搬離樓房,住進雞場簡易房
養雞的辛苦和忙碌是他沒有想到的,為了照顧好這些雞,小于和父母搬離城市的樓房,擠住在租住的簡易房里,白天配料切菜喂雞,半夜輪流到雞舍查看。
小于家的雞,吃的是南瓜、玉米、紅薯、谷物、菜葉,住的是水泥坑窩,為的就是肉好賣個好價錢。盡管精心照料,還是有些沒想到的事發生。先是擠壓死傷一批,再就是雞生病又死了一批,最后剩下1500只。
當然,養雞經驗越來越成熟,這1500只貴妃雞個個碩壯歡實,當年10月28日,記者來到這里,是小于父母托社區干部找過來,看能不能幫助報道一下。那時,雞難賣的恐慌一陣陣向他和家人襲來。
貴妃雞除了名字“貴”,價格更貴,成本價就近乎200元一只,也就是說,每只賣到200元,小于僅僅是不虧本。
小于的父親是個老焊工,一輩子節儉慣了,他對記者說:“兩百元吃只雞我肯定不會要,可兒子說賣給大酒店,有的是人吃。現在年輕人懂得多見得多,我沒啥文化,覺得應該支持他。”
總共賣了四五百只,二十萬元沒了
小于通過朋友的關系聯系到幾家四五星級的大酒店,請對方試吃,但對方雖然表示味道不錯,卻一直沒有收雞的下文。
為賣雞,小于一家四處找關系托親友,本報報道小于創業養雞見報后,先后十幾名讀者聯系到他,可也只有三五十只的銷量。
小于一家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在太原餐飲市場,雞實在不是一道熱賣菜,又何況價格不菲的貴妃雞。最終,在小于不懈的努力下,有一家餐館批量銷售他的雞,這家餐館一年來累積銷售兩三百只。
到2011年年底,剩下的雞病的病,死的死,累計賣掉不過四五百只,二十萬元的本錢根本收不回來,小于的創業不得不以失敗告終。
如今,小于成了家,找了一份汽車銷售的工作。對于養雞創業的教訓,他不太想多談,他說,也說不上后不后悔,因為失敗也是人生閱歷的一次積累。
雖然這次創業失敗了,但小于說自己從中收獲了不少。兩年來,他體驗到了真正吃苦耐勞是怎樣的精神,并從中能得到很多樂趣。另外,在與人交往的能力上得到了鍛煉,誠實待人、誠實做事是起碼的要求。“現在的工作,是對自己人生閱歷的又一次考驗,如果以后有機會,有合適的項目,我還是會去創業的。”小于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