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對一種產品越感興趣,他們對這種產品的談論就越多,這個判斷看似很合乎常理。但是,沃頓商學院兩位教授進行的最新研究卻表明,想啟動具有轟動效應的廣告活動時需注意,人們的溝通方式(比如說,他們是面對面交流,還是通過電子郵件交流)在決定討論內容方面是個很重要因素。
在題為《在不同的渠道中興趣如何塑造人們的口頭交流》(How Interest Shapes Word-of-Mouth over Different Channels)的論文中,市場營銷學教授喬納·博格(Jonah Berger)和拉古拉姆·艾揚格(Raghuram Iyengar)探討了成功的市場營銷與用于傳播信息的方法之間的關系。在這個口頭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仰賴社交媒體的數字時代,這個研究主題恰逢其時。
博格和艾揚格分析了兩組獨特的數據,這些數據包括不同交流渠道的數千個日常討論,之后,他們在實驗室進行了一項控制實驗,在實驗中,他們通過操控對話來檢測不同的效果。三個研究的結果指向了同一個結論,那就是:當人們通過博客、短信、電子郵件和在線對話等非連續渠道(discontinuous channels)進行交流時,討論某個產品的興趣如何顯得更加重要。“這篇論文的主線相當清楚。”艾揚格談到。“那就是,我們首次發現的一個證據表明,不但信息,而且信息傳播的媒介也很重要。”
兩位教授指出了非連續渠道和連續性渠道(continuous channels)的區別。后者包括面對面的對話以及電話交流,在這種交流渠道中,人們會做出即時回應。兩位研究者指出,當人們以這種方式交談時,人們談論有趣的產品或品牌的頻率,并不比談論不怎么獨特的產品或品牌的頻率更高,因為社會習俗要求人們(在這種交流中)做出即時回應。“和一位朋友默默進晚餐是件尷尬的事情,與一位同事同乘一輛出租車卻一路無話也一樣,所以,為了讓對話延續下去,人們不會花時間去選擇最有趣的事情交談,而是會選擇腦子里最先冒出來的話題,無論這個話題是什么。”他們寫道。“這并不是因為人們沒有足夠有趣的話題可供交流,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時間去選擇最有趣的話題。”
相比之下,非連續渠道則允許交流的參與者花時間擬定更好的答復——或者索性不做出任何回應。舉例來說,一位女性在Facebook上貼出了一個吸引她注意的一款新鞋的鏈接,可卻沒人“喜歡”它,從社交方面來說,這樣的結果是可以接受的。“考慮這個問題的簡單方法就是遵循下述策略。”博格指出。“想象一下這種情形,你在線的時候有人給你發送了某些信息。你不必非回復不可。只有在這些信息越過了你‘興趣的門檻’時,你才會與他分享。在非連續性的對話中,選擇三緘其口是沒什么問題的。”
基于這個認識,為了取得更好的結果,市場營銷人員在策劃廣告活動時就需要做得更精準。艾揚格指出,廣告活動并不是在網絡上用彈出式廣告進行地毯式轟炸,或者以電視廣告橫掃電視頻道那么簡單,而是要為適當的信息選擇適當的媒介。當市場營銷人員做到這一點時,就能對口碑的烈火將會點燃,并會像野火一樣迅速傳播開去充滿希望了。
“業內人士通常確信,要想讓人們談論某些產品,這些產品必須要很有趣,但是,我們的研究結果卻表明,這一判斷只在口頭信息的某些傳播渠道中是正確的。”兩位作者在其論文中指出。“如果你的目標是更多的在線討論……那么,以一種有趣或者令人驚異的方式表達產品的信息就是大有幫助的。那些能讓人們大感吃驚,能打破人們的預期,或者能以某種方式激起人們的興趣的廣告或者在線內容,更可能被人們分享。”
論文的兩位作者以攪拌機制造商布蘭泰(Blendtec)的系列廣告為例說明了這個問題,該公司的系列廣告在YouTube上的瀏覽量超過了1.5億人次。在其中的一個廣告中,一位穿著實驗服、帶著護目鏡的演員,微笑著將自己的iPhone手機放進了攪拌機,以回答“它能攪拌嗎?”這個問題。在快樂的音樂聲中,攪拌機將手機攪成了細微的黑色粉末。這位演員揭開攪拌機的蓋子,露出了“iSmoke”,并興高采烈地警告觀眾,在他將粉末倒進一個碗時要屏住呼吸。自布蘭泰公司2007年上傳這個妙趣橫生的廣告之后,瀏覽量已經超過了1億人次,并獲得了2.4萬個“喜歡”評價。“布蘭泰公司很聰明,因為歸根結底,它不過只是個攪拌機而已。為什么這個廣告能激起人們的興趣呢?”艾揚格談到。“因為他們以令人感到意外的方式展示了這種產品。”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