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內耗之解:家族信托基金
除受家庭和諧關系影響,家族企業繼承人的選擇亦是影響家業繼承內耗的原因之一。范博宏曾在一項研究中抽取了香港、臺灣與新加坡家族企業樣本,發現在繼承人的選擇上,64%的企業家選擇親屬。這其中46%親屬繼承人身兼董事長與總經理,余下的只出任董事長。僅有22%的家族企業選擇了接班人為職業經理人(見圖三)。
但選擇家族成員擔任家族企業的繼承人亦有弱點,為此不少富豪選擇了家族信托基金來彌補缺陷。在香港,72%家族所有權以家族信托基金的形式呈現。
范博宏通過研究發現,雖然家庭信托能幫家族企業的傳承,由于其具有永久綁定的特征,若家族后代成員意見不合,他們的收益又被綁定在一起,無法分開會造成很大的內耗。因此,“家族信托基金成立的前提是擁有和諧的家族關系”。范說。
2011年范博宏的一份CYE論文中研究顯示,在家族成員結構復雜的前提下,采用家族信托與個人直接持股兩種策略的股息平均收益率分別為62%和43%,兩者的平均資支出率9%和11%。但是,在平均銷售增長率上,采用家族信托策略的公司為13%,而直接持股的公司更高,達15%。另外,在員工增長率上,采取家族信托策略的公司為6%,直接控股的公司高出一倍,達12%。
范博宏提示,以家庭信托控股的企業應注意建立家族并非只關注收益權分配,亦應考慮企業決策權歸屬的問題。另外,高增長、不確定性高、需要高度管理的企業不宜使用信托控股。
在香港,不少高增長企業在建立家族信托后不久,常因業務擴展,需要解散信托,并根據新的業務情況重新設計。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