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PE(私募股權)基金在中國火起來,大批VC(風險投資)的從業人員轉行做了PE。雖說PE、VC專注的細分領域不同, 但大家總免不了在同一個投資項目上遇到,工作之外也時常廝混在一起。做PE好還是做VC好,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但有一點是我們所有人的共識,包括從VC轉去干PE的人都不得不承認,還是做VC更有意思!因為“VC的項目更好玩”!
對此,我個人也深有體會。PE、投行面對的都是非常后期的項目,除了行業不同, 所有成熟的公司基本大同小異。而VC投的是早期項目,什么奇思妙想都能遇上。前兩年,開瑪莎拉蒂的“干女兒”出名的時候,我就驕傲地從電腦里翻出了一份項目評估報告,評估的就是這位“干女兒” 所在公司的商業計劃書。想不到吧,人家不僅有正規的商業計劃書,還打算找VC融資,而且項目本身挺有商業價值的。只是當時我們考慮到商業和公益很難結合,就直接否決了項目,也沒有約著開個會,不然我現在有更多八卦可爆。
其實VC真是個消息靈通的行業。比如現在各大城市都有高價的私立醫院,專賺孕婦生娃和小朋友看病的錢。這些醫院看上去都光鮮亮麗,口碑也差不多。每次我的朋友有此需要,我都會打電話給專做醫療投資的VC,問問A醫院里最牛掰的那位醫生有沒有被B醫院挖走,或者B醫院最新請來的主治醫生是不是比A醫院的更可靠。D 醫院雖然看似掛靠在某頂尖醫院的名下, 但遇到突發情況時,轉院到這家頂尖醫院并不容易,還不如去簽署了完善的轉院治療協議的C醫院呢。這些信息,認識單獨哪家醫院的大夫恐怕都打聽不到。但專注這一領域的VC對所有醫院的信息都基本了如指掌。這算是做VC的額外福利吧。
我有位朋友,清華本科、牛津碩士,回國剛干VC不久,參加某地方政府組織的項目推介會。這種場合中是無法預測會遇到什么項目的。于是,這位高材生花了很長時間聽一個烤紅薯的項目,聽創業者如何把烤紅薯做成全國連鎖,然后做到上市。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是發明了一種烤紅薯的自動售賣機,還不夠自動,每個售賣機旁邊還得站一個人,負責往機器里加紅薯和收錢,再幫顧客把烤紅薯拿出來—因為烤紅薯太燙了,拿出來需要專業技能。這個項目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收購到足夠多的、大小一樣的紅薯—這樣才能進烤紅薯機,而不需要人工判斷紅薯是否烤得恰到好處。平心而論,任何生意都沒有高低之分,現在賣燒餅的也賣到了紐約時代廣場。但,VC本來是誕生于硅谷、伴隨高科技行業成長而出現的行業啊。烤紅薯自動售賣機..聽起來真的不怎么高科技。不過我也遇到過賣烤羊肉串的創業者,人家的商業計劃里還不包括任何烤羊肉自動售賣之類的科技成分。雖說能創造現金流的合法生意都值得投資,但真不一定適合風險投資。銀行小額貸款或者創業扶持基金更適合投資烤紅薯和羊肉串吧。不過賣包子的小楊生煎、賣鴨脖子的久久丫、賣零嘴的來伊份,背后都有VC。慶豐包子是不需要投資,否則早就被VC把門檻踏平了。
VC也會遇到過騙子。有人堅持說空氣是可以創造動力的,他發明了空氣能汽車的專利,不用氣不用油,靠空氣就能發動, 而且是永動哦。現在一款電動汽車就讓美國科技界和資本屆都地震了,真有空氣能的永動汽車,他應該可以征服整個地球了吧。還好整個VC界的智商還是讓人放心的,至今沒聽說哪家VC投錢了。
上周六,我在一家超市真的看到了烤紅薯的自動售賣機,旁邊也真的站著一位穿制服的大姐。我停在售賣機前看了很久,發現里面的紅薯確實是一樣大。那一刻我心生歡喜。或許有哪家VC給他投資了?又或許老板拿積蓄開始實現自己的夢想?或許將來我們都會習慣在超市買干凈的烤紅薯,就像我離開超市時,習慣地打開了叫車軟件而不用在寒風中站到路邊,感謝投資了叫車軟件的VC。我們會遇到各種小生意,大多不起眼,有的不賺錢,很多失敗了,有一些卻改善了絕大多數人的生活。這就是我們做VC最大的樂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