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種趨勢可以看出,企業家的學習習慣和社交模式都在發生變化。私人董事會完美地把高管教練、行動學習和深度社交結合起來,受到很多企業家的追捧并不奇怪了。來關注私人董事會這種新的領導力發展模式把!
“你的公司目標不清、文化畸形、戰略搖擺!”十幾人的飯桌上,一位男企業家大手一揮,像拿著把手術刀,戳向坐東的女企業家,直擊其企業痛點。
女老板一時百感交集,趴到飯桌上啜泣,后來起身跑到衛生間里嚎啕大哭,不能自已。等出來買單時,尷尬的同桌人,都默默走光了。開飯之前,他們一桌人,在女老板的公司,開了私董會,討論的議題就是如何幫助女老板解決企業面對的難題。
通過提問題,幫助發起議題的CEO,找出解決方案,是私人董事會(下稱私董會)的通用模式。那天的提問,格外尖銳。會議結束后,討論意猶未盡,把話題延伸到飯局上,于是有了女老板飯桌上大哭的畫面。
因為有保密協議,這位女士是誰、究竟問了什么問題,我們無法得知。但這個真實的故事,最近被多位五五私董會的會員在飯桌上提起,包括女老板自己。
事后說起那次討論,她一直感激大家的啟發式提問,之所以哭,有那么一刻,創業的種種辛酸,突然涌上心頭,同時意識到,企業出現的諸多問題,根源就在自己身上。“反求諸己”式的領導力塑造,就要找到痛點。
那天晚上聽到這個故事的,還有從北五環的公司,趕到南五環飯桌上的于忠蘭。“跑那么老遠,不是為吃頓飯,就是想見這幫子人。”于忠蘭和飯桌上的人,都因私董會而彼此相識。一個月一次的小組討論、一次飯局、一次公開課,她都不會錯過,私董會已成為生活中最重要的圈子。
在自己的小組,于的外號是“正能量”,常常滿面春風,為大家化解壓力。她開玩笑說,聽到每個人面對的各種難題,才知道,誰也比誰好過不到哪里去。這么一想,自然就把壓力看淡了。有時候,別人聽了自己的遭遇,也會平衡些。
于堅持開了4年私董會,慢慢的,傾訴對象,從丈夫和家人,轉向了私董會的CEO們,把扮演垃圾情緒回收站的丈夫,解放出來。
“做企業決策的孤獨感和壓力,現在主要靠私董會化解掉。”于忠蘭開心地笑著說。讀過EMBA的她,一比較發現,高大上的商學院[微博],在幫助CEO解決現實問題上,并不如私董會,同學間的交情,多數泛泛,無法像私董會里的小組成員這般,觸及到內心最隱秘的部分。
問題的私密性,讓主持會議現場的總裁教練(或稱陪練),看到企業一把手最真實的那一面:
究竟是該和妻子離婚,娶紅顏知己,還是不離婚保持現狀?
如何趕走不理解企業發展目標的二把手?
決策失誤后,如何重建信心?
……
極度私密化的情感問題、人事任用以及經營管理困惑,都會被拿到私董會上討論。提問越私密,小組成員之間的信任度越高。
信任成了這個圈子的關鍵詞。——“信任到能把公司最真實的那個賬本跟小組成員公開。”五五私董會的鉆石組成員王戈說。王戈2007年加入私董會,成為國內第一批先行者。
“這是有設計機制在里面的。”王戈說,例如,小組成員的選拔非常關鍵,“三個緯度,企業規模相當、行業規模相當、年齡相當,主要是30到50歲的年齡檔。”
這三個緯度,決定了小組成員在經營企業過程中,面對的困擾大同小異,感興趣的問題接近,還能引起情感共鳴。
信任感提高后,進一步降低了溝通成本。于忠蘭對于本組成員,經過兩三年的坦誠交流,熟悉彼此的企業,問題一提出來,不需要過多解釋背景,就能知道來龍去脈,問題的針對性也加強,她把私董會當成自己的“智囊團”,圈子的定制化特點突出。
“按平均每人二十年的經驗計,今天在這間屋子里,我們擁有近三百年的經驗資本,遠超任何一個個體的經驗總值。相信通過結構化的分享,我們從彼此身上學到的東西會遠超聽一位老師講課。來,讓我們開始吧,你今天帶來了什么問題?”外灘董事會CEO、兼首席陪練官蘭剛,經常用這樣的方式,做會議開場白。
2012年,媒體人出身的陳雪頻創立了智慧云領導力發展機構,進行企業高管培訓。2013年,他在深度剖析了私董會的模式后,這種模式一下子流行起來,一下子有十幾個組織搞起了自己的私董會。陳雪頻也順應趨勢,把業務重心轉向私董會,他結合自己在家族企業方面的優勢,為家族企業的二代企業家以及媒體人出身的企業家定制私董會,這種細分化的定位風格,讓私董會定制化的特點更加顯著。
不論如何定位和分組,一個必要的前提條件,同一組成員,不存在同行業的競爭者,以此避免商業機密的泄漏。跨行業的搭配模式,無意中又契合了跨界整合的互聯網社交趨勢,“給我們打開思考的視角。”王戈認為,跨界思維的融合,成了私董會受追捧的又一因素。
“至今為止,還沒發生一起因為商業機密泄露,或者人事任免糾紛的訴訟。”有著商學院教授經歷的肖知興,認為自己從商學院轉向到私董會,選擇了一條適應潮流的路徑。私董會成員之間的信任度,是商學院、同鄉會、兄弟會等社交圈子難以做到的。
“并不是一開始就敢把私密性問題拋出來,也是一步步試探的結果。”于忠蘭說,反過來,信任度逐漸提高后,小組成員之間的黏性和依賴性,也會增加,當大家都敢于說真話了,真問題就能解決了。
考察私董會的黏性,很簡單一條,就是續費力。王戈在私董會里,一呆就是近7年。但每年的會費,僅為商學院的十分之一左右,讀兩年商學院的費用,夠他在私董會里用10年。
費用其實不是企業主首要考慮的問題,“時間成本是最要緊的。”王戈說,對于企業一把手,如何在最短時間,提高決策質量,同時又化解掉職場壓力,是最大需求。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