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e調查 “最近我都忙著各處催賬”
日前,網絡上關于高利貸“跑路”消息頻頻傳出。8月1日,溫州巨邦鞋業公司老板王和霞失蹤。8月5日,福建建陽劉斌案爆發,擔保公司損失就超過10億元,十多家擔保公司老板外逃。9月初,溫州市龍灣區“百樂家電”女老板突然“無故失蹤”。此外,還有溫州當地江南皮革、波特曼、三旗集團、浙江天石電子等關門倒閉,位于溫州市炬園西路130號的“耐當勞鞋材廠”突然停工,位于溫州市機場大道618號的“江南皮革廠”老板黃鶴突然不知所蹤……溫州民間借貸鏈條斷裂,閩北擔保鏈鏈條崩潰,厄爾多斯拆借風險一觸即發。“溫州民間借貸‘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一旦某個環節出問題,很可能導致“多米諾”效應。”業內人士評論指出。
“由于一些本地企業開始破產,借貸人估計今年大約有10%-15%的未償貸款將會變成壞賬。”根據里昂證券的一份報告稱,這些借貸人向投資人付出的月息是1.5%-1.8%,較一年前的1%到1.2%的月息有所上升。60%-70%的貸款進入本地企業,用于維持企業運轉或償還債務。
前段時間不斷放貸入押,忙得不亦樂乎的投資公司負責人陳先生,最近業務重點已經悄然發生改變,從做新業務變成了清理舊賬。“最近我都在忙著各處催賬,現在借錢的需求雖然很大,但是我們很多此前的數都還沒有追回來,很難再借出去。”他告訴記者,最近經常會有延期不還的人。“肯定是要經常去催的,即便沒有到期也要提前催,不然他就先還給別人了。”陳先生道出了頻頻追數背后的無奈。
郭田勇分析表示,目前民間借貸的最終需求者中不排除一些臨時性、過橋性資金需求,但主要以中小企業和房地產公司為主。然而,目前中國經濟的減速意味著部分企業效益和還款能力降低,房地產調控的持續將使部分開發商難以支撐,因此,債務鏈條發生終端斷裂的可能性在增大。
分析 資金鏈斷裂是必然的事情
一直研究民間金融的廣東社科院研究員黎友煥(微博)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直以來民間借貸資金都有斷裂的風險,目前仍然穩定,尚未出現大面積的資金斷裂是因為各種渠道的資金在源源不斷地涌入民間借貸市場,整個市場在越吹越大。
很多中小企業做外貿的利潤本來就很低,根本沒有可能靠實業賺錢來還如此高的拆借利率的。大部分企業借道民間拆借都是應急用的,這些企業資金鏈條本來就緊張,應對風險的沖擊能力也比較弱。
目前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這個市場的總體在擴大的同時,資金來源渠道范圍也在擴大。原來多為企業間的自有資金,現在包括很多市民集資、農村建設資金、農民集資也卷進去了。隨著捆綁的主體越來越多,其鏈條一旦斷裂,帶來的風險也會越大。“包括銀行資金、擔保機構、小貸公司、典當行等金融機構,資金較為充裕的企業,投資無門的普通大眾,所有這些資金都攪在一起了,源源不斷地流入,在吹大這個民間拆借市場。目前尚沒有較大的風險事件,資金又前赴后繼地補充進來,民間借貸才暫時沒有爆發出嚴重的風險。
不過,黎友煥指出,由于利率超高,按照目前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民間拆借市場風險爆發、資金鏈條斷裂是必然的事情。
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認為,若剎不住民間借貸的風潮,大規模的資金鏈斷裂與壞賬可能成為首個攻破中國金融安全堡壘的敵人。這是因為國際環境日趨惡化,中國制造業成本又居高不下,實體經濟的利潤逐漸被侵蝕,現有的企業借貸不過是維持脆弱的資金鏈條,如果宏觀經濟形勢稍有惡化,企業盈利有了問題,信貸鏈條將首被沖擊,形成壞賬。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