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股權眾籌行業在國內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期,受到各界廣泛關注。央視財經評論員李光一表示,股權眾籌是普惠金融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下的產物,是為促進創業創新服務的。因此,股權眾籌平臺的核心價值更在于幫助企業成長。當前,行業領先平臺比拼的不僅僅是籌資能力,更加看重的是風控能力、項目孵化能力等。通過風控和項目扶持提高創業項目成功率,進而幫助投資人降低投資風險。
生態孵化才是股權眾籌平臺的核心價值
作為有效解決創業企業融資難題的互聯網渠道之一,近年股權眾籌行業規模迅速擴大。但縱觀當前國內多數股權眾籌平臺,無外乎局限在如何千方百計做好投融資雙方牽線人的中介角色。這種定位固然沒錯,它有效的利用了互聯網便捷高效的特質屬性,為創業企業和有股權投資需求的高凈值群體傳遞信息,提高了資金的利用效率。但值得注意的是,股權眾籌平臺的融資中介定位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其向縱深的方向發展,也沒有貫徹幫扶創業企業成長的宗旨。
而自從京東金融等大型新金融平臺涉足互聯網股權眾籌以來,經過一年的嘗試和探索,這種僵局正在逐漸被打破。通過整合自身及其外部的生態資源幫助創業創新企業成長,構建生態防護河,正在成為股權眾籌行業發展的新趨勢。京東私募股權融資平臺東家作為行業首次提出眾創生態概念的平臺,已經成為遙遙領先者。
在京東東家周年慶上,京東金融副總裁金麟表示,京東東家在運營了1年之后,目前市場各方達成共識,像東家這種以創業服務為核心,以眾籌模式為載體的互聯網私募股權融資方式,實際上解決了傳統風險投資機構很多的痛點,包括只出錢不出力,管得了一管不了二,投資項目多卻又難以協同等等。這也是傳統風險投資機構紛紛放低姿態,愿意跟東家這種自帶創業孵化及加速服務的融資平臺,以及自帶資源的個人投資者一同合作投資的根本原因。
用生態幫助企業成長是降低投資風險的新思路
股權眾籌投資是一種高回報高風險的行為,風險防范是每個股權眾籌平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李光一表示,對于投資人而言,股權眾籌項目多為初創項目,而創業項目歷來失敗率高,回報周期長。但平臺如果有能力幫助企業成長,構建生態防護河,最大限度降低項目失敗風險,其實也是在降低投資風險。
這種觀點打破了一直以來大家將風險防范的焦點集中在創業項目審核和投資人資格審核的單項思維上,為降低股權投資風險提供了新的借鑒。正如金麟在京東東家一周年會上所說的那樣,參加股權融資的企業,僅僅為他們提供資金,幫助他們融資成功是不夠的,因為有了錢不一定就能把企業經營好。
“總之,我們把所有京東眾創生態圈能動用的資源全部整合起來提供給創業者,其發揮的效力,遠不止滿足融資這么簡單。”京東東家負責人孫肇昭說。
據了解,截至目前,京東眾創生態圈已經覆蓋京東資源、投資、服務對接、培訓等四大體系。京東資源,包含京東商城、京東到家以及京東金融體系內的各個資源,涵蓋渠道、物流、倉儲、信息、支付等等;投資,包括京東眾籌雛鷹計劃以及京東眾創基金,通過直接或者資源投資,助力企業渡過成長的瓶頸期;服務對接,涵蓋京東金融線上B2B平臺以及線下的赴籌者聯盟,能夠為創業創新企業對接營銷、品牌、運營、設計、法律、財務、咨詢等等,助力企業全面加速成長;培訓體系包含京東眾創學院,導師陣容豪華,社群建設體系完備,眾創精神得到極致發揮。
數據顯示,目前京東東家89個項目中9成對接眾創生態圈,東家專業投后團隊歷史累計增值服務數均值2-3次,23個項目正籌備新三板。 “京東東家最大的價值是通過一系列投前風控及投后扶持,讓散戶投資呈現機構化的優勢”。金麟認為,如果股權眾籌平臺不能有效降低其平臺上創業項目的風險,那就沒有什么價值。但降低風險并不代表著對投資者承諾剛性兌付,因為創業維艱,即使是最優秀的項目,也是“九死一生”,跑到終點的寥寥無幾,而這也恰是風險投資最大的魅力所在。
投資風險承擔上,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表示,互聯網金融行業要明確“誰投資,誰買單”的風險自擔原則,打破剛性兌付的不合理預期。打破剛性兌付要加強對于投資者的教育,投資者要樹立收益自享、風險自擔的投資理念,相關部門也要加強宣傳,使消費者加深對監管政策的認識。(完)
 |
|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