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出借人,借款人,媒體、監管部門,第三方機構都是網貸生態中的重要角色,這個生態健康有序發展則需要每個角色都遵守規則,都盡微薄之力去維護和推進整個生態的發展。

近日,網上一些報道稱有投資人在網貸天眼論壇爆料稱冠群馳騁展期兌付,并給出一份加蓋冠群馳騁投資關聯(北京)有限公司公章的展期協議書。據此展期協議書的內容,若投資人簽署則同意展期五個月,并提出分期支付和展期屆滿后一次性支付兩種本金償付方案。

針對上述報道筆者向冠群馳騁求證,冠群給出一份正式聲明。



聲明稱最近網上的報道未經查證,并稱冠群屬于信息中介平臺,逾期現象非平臺造成,并且平臺會配合用戶打擊惡意逃廢債等行為,保護投資人權益。
事實上,這樣的報道和聲明在今年的網貸行業并不是個例。自六月份暴雷潮以來,行業風聲鶴唳,投資人恐慌情緒嚴重,任何報道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很多用戶聽到逾期甚至認為平臺暴雷或者倒閉,事實上,逾期并非壞賬。是借款人在承諾的還本付息日沒有履行義務造成的延期。逾期、壞賬、清盤、暴雷有很大的區別,但恐慌情緒之下的投資人處于敏感期,對新聞報道和平臺輿情尤為關注。
在此背景下出現很多亂象,一方面是暴雷嚴重時期一些借款人惡意逃廢債,在一些平臺借款不還。事實上,不管在監管還是平臺之間的黑名單共享,惡意逃廢債都會留下信用污點,對其乘坐高鐵、飛機甚至后面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會造成嚴重影響。而且另一種誤區在于借款關系存在于借款人和出借人,即使平臺倒閉也不影響這種借貸關系。
另一個亂象是此前一些自媒體乘亂而上,發表的很多報道借以吸引眼球或者謀取利益,最為典型的代表P2P照妖鏡和紅途風控等均被封。
網貸十年,取得很多成績的同時也引起很多爭議,但整體而言,網貸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的助力起到很大的推動。
近期發布的《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特色化解決方案》研究報告指出,網貸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規模近年來不斷增長。2013年到2017年末,網貸機構服務的小微企業累計業務成交量超2萬億元。網貸機構小微企業借款從2013年年成交量僅124.32億元,現已達到8722.8億元。
而取得這樣階段性的成果,不僅僅需要網貸平臺的努力和合規運營,也需要這個生態中出借款人、媒體、監管、第三方機構的多方合力。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歷程中都有很多問題需要克服,網貸作為一個新的業態,在成長初期經歷過野蠻生長、監管空缺和快速爆發,這個過程中很多平臺遺留了一些“歷史問題”,而后隨著監管的細化,一些網貸平臺的業務轉型及整改尚需時日。這個過程中監管在創新與監管中把握了一定的空間,避免扼殺創新。而媒體和公眾監督也需要多方查證避免引起公眾恐慌。
事實上,網貸行業經歷的這次大波動也屬于金融發展過程中的周期波動,像美國經歷的金融危機一樣,但中國尚未經歷過這種周期性波動所以不免會有一些亂象和有待突破的瓶頸,但經過一定時期的監管、市場機制的調控,必然會迎來下一個穩健發展的全新周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