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網絡創業。在校大學生及畢業3年以內高校畢業生從事電子商務經營并通過網上交易平臺實名注冊認證的,經當地人力社保部門、財政部門認定,可按規定享受小額擔保貸款和貼息政策,其中,按規定辦理就業登記和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5000元的一次性創業補助;經工商注冊登記,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滿1年的,可給予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自主創業社會保險補貼。
良方三:
援助的力度大了
《實施意見》中對于就業援助方面,也加大了力度。
實施就業服務專項行動。建立完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信息數據庫,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組織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就業服務周等專項活動,為每位實名登記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至少推薦3個以上崗位,力爭使每一名有就業意愿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內都能實現就業或參加到就業準備活動中。
就業完善就業見習制度。加強就業見習基地建設,規范就業見習管理。見習期間,當地政府和見習單位給予見習人員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生活補助,其中政府補助標準為50%。對被評為省級見習基地的,政府補助比例可提高到70%。市級見習基地完成見習任務的,由當地財政按見習基地接收見習人員數量及見習時間給予一定的工作經費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100元,總額不超過2萬元。高校畢業生見習期間參加職業培訓的,可享受培訓補貼。高校畢業生參加實習、見習、志愿服務等經歷可作為求職的實踐經歷。
與此同時,對就業困難群體給予一定的補助。其中,低保家庭、孤兒、殘疾人等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一次性求職補貼標準從每人1000元提高至1500元。
對于回原籍的應屆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和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進行失業登記的,將按當地失業保險金標準給予不超過6個月的臨時生活補貼。
就業實錄
構筑創業就業“幸福工程”
――我市打出“組合拳”促進大學生創業就業
“這兩年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挺實在的,我準備把在學校創業園里的項目繼續做下去,現在已經在辦理工商登記了。”“我想先就業再創業,現在沒有資金,也沒有經驗,直接創業的話底氣不足。”“參加了幾場招聘會,專業對口的民營企業比較多,我挑了幾家投了簡歷,現在鼓勵到企業就業,相信在企業的發展平臺也會不錯。”
……
歲末年初,又逢就業招聘季,招聘會鋪天蓋地而來,奔波在各大會場的高校應屆畢業生們,正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體驗著各式各樣的焦慮。
湖州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有沒有呈現向好趨勢?各項優惠政策有沒有落到實處?……記者走訪了市就業局、湖城高校和應屆畢業生,探營近年來全市的大學生創業就業情況。
“引領計劃”實現創業夢想
日前,湖城2013屆高校畢業生小胡特別開心,她的設計工作室從網絡上“搬”到了線下,擁有了自己的實體工作室。
去年從設計專業畢業的小胡,一度也曾面臨創業與就業的兩難選擇。“其實,在讀大學的時候,我就參加過不少比賽,而且和同學合作接過案子,所以很想自己創業試試。”她擔心的是,沒有足夠資金、經驗,會讓自己的創業之路特別艱難。
就在她徘回猶豫的時候,一個好消息讓她看到了創業的希望――湖州市人力社保局與團市委、市財政局、人行等部門聯合發文,實施高校畢業生創業引領計劃。
小胡立刻申請加入。進行咨詢、參加培訓、申請貸款,在該項計劃的幫助下,她在網上開設了設計工作室。“多虧了創業計劃,我的理想才能變為現實。”她說。
專業指導鋪就職業之路
長興大學生小吳選擇了回家鄉創業,在呂山鄉胥倉村成立了蘆筍專業合作社。蘆筍基地建起來了,首批蘆筍也順利培育出來了,可是一個難題擺在了小吳的面前,這么多蘆筍賣到哪里去?
長興縣人力社保局了解到情況后,為他聯系了長興蘆筍種植第一人、水口鄉種植大戶柏正其。在柏正其的幫助下,小吳的蘆筍成功找到市場,他也有了自己的創業導師。“現在我的蘆筍成功地銷售到了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還成立了蘆筍專業合作社,相信今后的發展會越來越好。”他說。
和小吳一樣,大學生創業大多面臨資金、經營管理等困難。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我市加強了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和創業服務。建立了“揚帆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室”和職業指導師隊伍,以專業化的職業指導團隊完善職業指導機制。并且積極推進市縣、政校、部門三平臺貫通,形成全市統一的創業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