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18日,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正式開賽。在此次大會上,第一次出現了云計算廠商的身影——騰訊云作為大賽的主要參與者,不僅冠名國際賽道的賽事,還為參賽的創業團隊提供免費的云資源支持。騰訊云對于創業者生態布局的重視,清晰可見。

國際選手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騰訊云”國際賽道進行項目講述
騰訊云的創業布局,從學校開始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已經舉辦到了第三屆,為何騰訊云此次大賽如此上心?
據了解,此次大賽參與高校2241所,團隊報名項目37萬個、參與學生150萬人,最終評選出119個項目進入總決賽現場比賽。在這37萬個項目中,能有多少項目能夠成長起來?不得而知。但是在創業初期,騰訊云就通過參與大賽和創業團隊建立聯系,并為創業團隊提供云資源、技術支持、營銷扶持、護航服務等全套創業資源,無疑是瞄準了龐大的創業者群體——要知道,去年比賽的季軍團隊,就是如今已拿到4.5億美元融資的ofo共享單車。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互聯網+雙創大賽的主旨,隨著云計算的迅速發展,云服務已成為企業轉型、企業創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騰訊云作為互聯網和云計算領域的領跑企業,對于創業生態的布局早已開始了建設。

騰訊云副總裁許菁文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創業項目與投資人洽談會上演講
騰訊云深知建立良好的創業者生態和校園生態,對于云廠商的未來意味著什么。騰訊云副總裁許菁文表示,創新力是“云轉型”時期人才要具備的核心能力,無論是中小型創業者還是在校學生,這一部分的用戶價值如果被激活,甚至比頭部公司的潛力還要大。騰訊云希望借助騰訊系豐富的應用場景優勢和開放生態圈,為創業者和在校學生搭橋,引領云計算市場的新趨勢。
創業+校園,關系著騰訊云的未來
為了抓住這一批具有巨大潛力的“種子”客戶,騰訊云的做法是,當他們還在“萌芽”的時候,就幫助他們成長。為此,騰訊云打造了六大體系——創新服務體系、創新孵化體系、創業培訓體系、產學協同體系、創新投融資體企業研發體系。而這六大體系直接催生了“云+創業”和“云+校園”計劃。

騰訊云“云+創業”扶持計劃
“云+創業”是騰訊云聯合投資機構、孵化器和產業園區等推出的創業扶持計劃。在今年6月的“云+未來”峰會深圳站,騰訊云發布了新版“云+創業”扶持計劃,并推出創投專項扶持的“孵化計劃”、“起飛計劃”以及“騰飛計劃。加入扶持計劃之后,創業者能夠以更低的門檻獲得云資源、技術支持、營銷扶持、護航服務等全套創業資源。
目前,騰訊云會為創業團隊提供最高價值100萬的資源扶持,不僅有初高級培訓、云端運維、SaaS開發等技術服務,還有新業務部署上線、活動推廣、業務迭代期間的護航服務。
“云+校園”計劃和大學生群體關系更加緊密。它是在教育部的指導下,騰訊云開展的面向信息技術相關學科開展的協同培養IT信息領域核心人才的項目,這也是騰訊與教育部合作的犀牛鳥教育合作計劃的落地表現之一。除了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免費的云資源,降低大學生創業成本外,“云+校園”更多的意義在于人才的培養。
近年來,作為云服務、云計算領域的先頭部隊,騰訊云深知云計算人才缺口數量、以及人才對云計算發展的意義。只有通過和學校合作,才能實現云計算與校園的無縫結合,在創新、創業及人才培養三個方面共建符合云時代標準的教育新生態。
許菁文透露,騰訊自2006年啟動高校合作,與全國20所高校成立騰訊創新俱樂部。2011年更是與清華大學成立聯合實驗室,共建實踐基地,并通過犀牛鳥基金等形式全面推進產學共贏。2017年與教育部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三年將在雙創教育、新工科人才培養和教育信息化方面開展全面合作。
現在騰訊已經陸續和985、211學校合作開設學習課程。在此之前天津大學和騰訊公司就新工科項目建設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安徽工業大學工商學院也與騰訊云簽署“互聯網+教育”合作協議。通過騰訊云與各高等院校合作建設的新工科項目,讓學生系統地學習云計算專業課程,結合云+課堂免費在線視頻學習平臺和動手實驗室的場景實例,使知識水平和動手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
其實,無論是創業者還是學生群體,一直以來都并不是互聯網行業中最矚目的焦點。但是騰訊云能沉下心來,將眼光放在這類需要投入精力和時間才能看到成效的人群運營上,說明騰訊云更加注重的是未來的發展。在目前愈加激烈的云計算廠商競爭格局下,無論是云+創業、云+校園,還是對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的支持,都是騰訊云在未來破局一一步關鍵之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