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甩賣上演最后瘋狂 記者探訪賣剩月餅去向
22日,省城超市里,一度價格高高在上的月餅開始大批甩賣,“買一贈二”、“兩折優惠”的叫喊聲此起彼伏。不過,賣剩下的月餅都會到哪里去了呢?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月餅上演“最后的瘋狂”
22日中午,在省城的大潤發和家樂福超市,此前堆積如山的月餅禮盒大都不見蹤影,超市的主要區域內,紅酒和白酒的促銷陣勢代替了月餅。
在大潤發的月餅專區,記者看到,散裝月餅成了不少市民搶 購的對象:原價7.8元一斤的廣式月餅,如今買一贈二,引起市民搶購。銷售人員剛剛拆開一箱子月餅,立刻就被人搶購一空,“比昨天便宜多了,我10塊錢買了一大包呢,可以當早餐吃了。”一位戴眼鏡的小伙子告訴記者。
而在旁邊的禮盒專區,只有寥寥幾盒月餅擺在柜臺,“258元一盒的炭燒月餅現在只賣58元,多劃算啊!”銷售人員不時地向顧客推銷著。多家月餅品牌促銷人員表示,頂多撐到明天中午,沒賣完的月餅就會撤柜退回廠家。
剩余月餅有4種處理渠道
在省城的月餅市場上,除了A 里、好利來、益康、稻香園等品牌外,還有一些產自南方的廣式月餅。本地的品牌大都有自己的營銷門店,外地品牌則主要通過超市銷售。
企業沒賣完的月餅一般會怎么處理呢?節后會流向何處?“現在廠里生產月餅一般是以銷定產,因此庫存控制得比較好,剩余量不大。”稻香園食品公司生產經理韓增波告訴記者。
記者咨詢其他幾家月餅生產商,各家處理賣不完的月餅方式大致差不多,基本上是四大去向:一是在保質期內低價打折銷售,如北京有的廠商把月餅包裝盒拆開,裝到塑料袋里10個只賣10元;二是內部處理給員工;三是在保質期內把月餅餡料用來做其他糕點;第四種方式是賣給養豬場作飼料或者集中銷毀,當然這么做的前提是月餅過了保質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