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莫斯科舉行的有關航空業碳排放問題的國際會議上,26個國家聯合制定反對歐盟航空碳稅的一攬子“報復性”方案,國際上聯合抵制歐盟收取航空碳稅的舉措進一步升級。與此同時,歐盟碳市場“后院起火”,使其面向全球的航空碳稅計劃步履維艱。歐盟方面建議“有條件暫停”航空碳稅新法規部分內容,這是對航空碳稅一貫表示強硬態度的歐盟第一次“松口”。
26國聯合制定“報復性”方案
有關航空業碳排放問題的國際會議經過兩天磋商于2月22日在莫斯科結束,與會的26個國家代表聯合制定出反對歐盟航空碳稅的一攬子“報復性”方案,包括:利用法律禁止本國航空公司參與碳排放交易體系;修改與歐盟國家的“開放天空”協議;暫停或改變有關擴大商業飛行權利的談判。
從中俄兩國政府對外發布反對歐盟將航空納入碳排放體系的共同聲明,到代表美國航空業的“美洲空運協會”將歐委會訴諸歐洲法院最終以敗訴告終,再到26國聯合制定“報復性”方案,反對歐盟收取航空碳稅的舉措步步升級。
據悉,歐盟對航空業的碳排放限額是以2004年至2006年全球航空排放量為基準確定的。當年約85%的排放量免費,超出部分由航空公司在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中購買。由于近年來飛往歐洲的航班大幅增加,以這一過時的標準,大部分國家都要向歐盟交“買路錢”。
正是因為歐盟單方面收取航空碳稅,導致與歐盟有航空服務貿易往來的大多數國家利益受損,才遭到了聯合抵制。
“報復性”方案的目的是終結或推遲歐盟的征稅,而歐盟方面日前表態仍有談判余地。近來,來自全球多國強烈的抵制讓歐盟一直強硬傲慢的態度發生微妙的變化。歐盟氣候行動司司長德貝克此前建議“有條件暫停”航空碳稅新法規部分內容,前提是未來建立的全球氣候保護體系都應勝過目前僅適用于歐盟的體系。全球體系還必須對所有航空公司一視同仁,并設立短期降低排放的目標。
歐盟這一“松口”的表態讓航空碳稅的走向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碳市場歐盟“后院起火”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全球最大的碳市場以及歐洲旨在引領世界解決全球變暖問題的核心努力,其實已經“后院起火”。歐盟當前糟糕的經濟狀況似乎無法支撐碳價和碳交易市場。歐洲最大的能源集團之一德國意昂集團CEO約翰內斯·泰森甚至宣稱,碳交易市場已經破產。
據悉,經濟衰退等因素導致歐盟碳市場上免費配額呈現飽和,而且未來數年內飽和狀態可能會持續,這種局面將造成碳價長期低迷。碳價2008年達到頂峰、接近每噸30歐元,目前僅為每噸7歐元左右,遠低于預期的當前價位,也遠低于值得進行投資的最低價位。
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教授鄒建軍認為,歐盟方面碳價格已經長期低迷,企業幾乎沒有參與市場交易的意愿,如果無法確保碳交易市場的穩定性、流動性,強推例如航空碳稅這樣的涉及范圍大的國際行動,確實十分困難,歐盟之所以有所“松口”,與其碳市場內部困難有直接關系。
同時,航空碳稅可能引發國際經貿爭端,并可能抑制流向歐洲的航空客流,這對歐盟的經濟復蘇十分不利。
正如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所說,依靠在現行國際經濟政治體系中的優越地位,歐盟還能夠在相當程度上強行實施航空碳稅等形形色色的經貿壁壘,但這些做法最終也將傷及歐盟自身。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