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地溝油,中石化的“大腿”有時還擰不過小餐館的“胳膊”。
“那些餐飲企業為什么不將地溝油賣給生物柴油的公司?”近日,中石化一名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抱怨。
無良商販可以回答上述人士的問題,他們開出高價搶走了相當比例的地溝油銷售市場份額。于是,本該變廢為寶的正統加工產業無“油”可煉或無力買“油”,比如成品油或生物柴油生產領域。
春節來臨,“舌尖上的中國”再度進入廚房狂歡,阻截“地溝油”已經成為各地公安、質檢等部門重點發力對象。對于眾多“吃不飽”地溝油的加工企業來說,這是它們期待的新年禮物。
出不起價
俗稱“地溝油”的餐廚廢棄油脂是加工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其加工鏈的下游產品主要有兩類:一是與傳統柴油進行調和,作為車用燃料;另一種是加工成生物柴油作為中間產品,進一步加工成增塑劑等終端化工用品。
理論上的好生意在現實中卻是另一番圖景。
有業內人士估算,目前國內的生物柴油工廠的整體出產率不足25%,而且全行業都處于微利的狀況。這就是為什么原本被認為是這個行業龍頭之一的古杉集團也出現了經營危機。
本報近日報道,曾經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私有化后于2012年10月份退市)的古杉集團已陷入停工、變賣工廠的困境。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地溝油的相對短缺和人為抬價是一些生物柴油公司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盡管現在已擁有10萬噸/年的生物柴油產能,回想起當年四處求人買地溝油的情景,河北金谷油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匯川仍然唏噓不已。
“2010年前后是我們找地溝油最困難的時候,當時廠子剛創辦兩年多。”趙匯川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經常遇到一噸地溝油都找不到的情況,實在沒有辦法,我們就只能找一些油脂廠的廢棄邊角料來開工。”
趙匯川說,如果地溝油回流餐桌的打擊稍有松懈,地溝油賣家就坐地漲價。有時候剛跟一個油販子談好5800元/噸的成交價格,沒過一會,對方一個電話打過來說——“有人出價6200元/噸,不賣給你了。”
業內公開的秘密是,能夠高價向油販子購買地溝油的一般都是將其加工成“食用油”的不法商家。趙匯川這種加工成生物柴油的商家則出不起那么高的價格。
大宗商品咨詢服務機構卓創資訊分析師劉孟凱對本報記者介紹,當前生物柴油公司購買的地溝油自提價多在4325元/噸左右,而油販子賣給“食用油加工商”的價格則可以達到5000元~6000元/噸。
如果比較利潤,生物柴油公司同樣遜色。劉孟凱說,生物柴油的加工成本一般在2000元/噸左右,現在生物柴油的均價約為6367元/噸。加上4325元/噸左右的原料進價,幾乎無錢可賺。
加工成“食用油”的成本更低、售價更高。趙匯川算過這筆賬:地溝油加工成“食用油”的成本一般為80元/噸,其批發價一般在8000元/噸左右,分裝零售的價格則高達10000元/噸,也就是說其每個環節的利潤都可以達到2000元/噸左右。
“他們跟我們比起來簡直是暴利,所以我們哪有實力去跟他們抬價搶油啊!”趙匯川說。
連中石化、中海油這樣的央企,也有找不到原料的苦惱。
有業內人士稱,中海油早在2010年3月就建成了27萬噸/年的生物柴油項目,但近兩年的產量幾乎都不到10萬噸。中石化則從去年開始研究將地溝油加工成生物航油,但有相關人士稱,目前主要的困難在于原料收集。
上述中石化內部人士說:“在合理的社會分工安排下,我們有加工的技術,就需要有專門的人來收集原料。那些餐飲企業為什么不將地溝油賣給生物柴油的公司,這其中到底有哪些問題?應該要說清楚。”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