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降維打擊”一詞出現在小說《三體》中時,并沒有人想到,這個看起來不明覺厲的詞所代表的現象已頻頻在身邊出現。正如電子商務,打破了地域維度;粉絲營銷,打破了中間商維度;甚至,智能手機打破了卡片相機的硬件維度。
在汽車領域也同樣如此。新勢力造車力量的崛起,打破了生產線維度,引起部分傳統車企的恐慌與焦慮。另外,新能源技術的不斷發展也強有力地沖擊傳統汽車市場。有業內人士預測,到2023年,新能源車成本將降低至與燃油車持平或更低,意味著新能源車將與傳統燃油車售價相同,并以其超低的使用成本進一步激發市場增量爆發。在眾多造車新勢力大軍中,北京清行作為一家新能源企業,率先洞察并抓住“降維打擊”機遇,成為新能源行業加速發展的有力推手。
削弱資本維度深耕市場成關鍵
新興產業的發展必然離不開資本加持,動輒幾十億上百億的投資在新能源行業屢見不鮮,最具代表性的蔚來汽車李斌曾在公開場合稱,沒有200億是造不好車的。然而,已融資近200億的蔚來汽車,仍備受量產車交付的困擾。小鵬汽車掌門人何小鵬也曾坦言,“現在發現交付的難度遠遠比造出幾百臺要高。”
可見,在新能源行業快速上升的爬坡期,相比PPT上的宏大和美好,忠于市場與腳踏實地更為重要。剛剛推出首款產品的北京清行正是其中的代表。“清行”,這個甚至在新勢力造車榜單上都從未出現過的新能源企業,從今年3月一經亮相,至今已將市場鋪至約300家經銷商所在的28個省市,相信這樣的發展速度與現狀,讓這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相比耳熟能詳的新勢力,甚至擁有更大的市場發揮空間。
據悉,北京清行正計劃于6月召開首屆經銷商大會,屆時,來自全國的清行品牌經銷商將同聚一堂,共議品牌發展,趁著新能源的時代浪潮互惠共贏。
削弱成本維度市場是檢驗產品的唯一標準
相對于其它新勢力造車的高定位、高售價,清行以經濟定價切入市場,削弱傳統車企及新勢力造車的成本維度,將產品價值最大化向消費者轉移,此舉也受到了市場的一致好評。正如在今年3月的濟南車展上,清行的首款產品七座SUV—清行400首次亮相及預售開啟,便一舉簽約了與近百家經銷商的合作協議。目前,隨著市場營銷工作的逐漸展開,經銷商數量仍在穩步增長中。
據清行內部人士表示,經銷商在簽約過程中曾坦誠的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產品,要么價格便宜但空間小實用性不強,要么價格過于昂貴、性價比一般,因此能把續航里程、空間、駕乘感受、品質都做的這么到位,價格還如此有競爭力的產品幾乎在市場上很難找到。清行幾乎算是唯一一家。”經銷商的一致好評是清行更加堅定前行的動力與基礎。
無獨有偶,雷軍近日在小米發布會上承諾,未來硬件綜合凈利潤不超過5%,以保持其在不斷優化用戶體驗時,依然擁有性價比優勢。可見,市場是檢驗產品的唯一標準,低調走紅的清行正用實際行動與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為新能源時代的家庭出行和生活方式提供著最優解決方案。
正如清行CEO張華坤所說,無論傳統汽車廠還是新創公司,誰能先抓住真正的剛需把量拉到5萬臺并盈利,誰才有機會參與新能源汽車競爭的下半場。的確,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尚未完全釋放,競爭格局并未固化,像清行這樣,既獲得了市場首肯又及時抓住“降維打擊”機遇,有效避開資本與成本的維度束縛,或將成為笑到最后的實力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