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網cye點評:我們經常講創業,其實“創業”這個詞有很多種解讀。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新中國的解放,叫“創業”;新中國成立伊始為了改變國家一窮二白的狀況,全民“創業”;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中國人為了自強,與世界接軌,新一輪“創業”;在新的21世紀,年輕人為了心中的夢想,開始“創業”;而今,玉樹地震再一次告訴我們,創業,有時僅僅是為了生存…… 其實創業是一種生活狀態,每個人、每個團體、每個民族賦予它不同的含義。
如果不是因為這場地震,夏美霞心中的夢想原本應該是可以在今年年底實現的。但在4月16日上午記者見到她時,她卻和丈夫苦苦地守在一片廢墟上,眼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焦慮和不安。這并非是因為自家有人傷亡,而是因為夫婦倆開的一家飯館在地震中垮塌,這頓時讓他們失去了收入的來源,也讓他們對未來生活充滿了不盡的迷茫。采訪過程中,夏美霞不斷自言自語,“怎么才能夠還上借來開店的那幾萬元賬啊。”
盡管在玉樹縣結古鎮最繁華街區的城建大樓開下飯館,自己也當上了老板,但更準確地說,夏美霞其實是一個來自四川的農民。在玉樹這個集結著大量川渝籍貫人士的地區,她和很多人一樣,經歷了從最初的艱辛打工到最后開店期待致富的經歷。但隨著地震的到來,瞬間破碎的不僅僅只有建筑,更有著許許多多他們曾經的奮斗以及那些致富的夢想。
夢圓與夢碎
位于青海、四川、西藏三省區交界處的玉樹,盡管僻處青藏高原一角,卻因盛產蟲草而不斷吸引著各路商人瘋狂淘金。在蟲草經濟的刺激下,商業的味道蔓延到玉樹各個角落。“到玉樹打工去”也成為鄰近的四川重慶等地農村居民選擇外出打工的一個選擇。田勇強和夏美霞正是這樣的一對夫婦,在外漂泊多年后,他們追隨哥哥姐姐,在玉樹開始了自己的夢想。
“當年就是想著到玉樹掙點錢,現在卻什么都沒有了,你說該怎么辦?”4月16日,站在自家餐館的廢墟上,夏美霞一籌莫展,不住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詢問:“政府會不會給我們補助?”
夏美霞告訴記者,前些年自己和丈夫還沒有結婚時都在義烏漂泊打工,后來因為哥哥姐姐都在玉樹做生意,兩人便在幾年前雙雙追隨哥哥姐姐到了此地。
經歷一番周折,他們先是找了一些零工來做,然后在2004年開始在玉樹街頭擺地毯做起了小生意,并利用在義烏比較熟悉的渠道,購進了一些計算器、手表等不起眼的東西,用一個塑料薄膜鋪在地上,就開始吆喝著兜售。“生意很不好做,但我們都克服下來了。”夏美霞說,在那些年頭,一年只能存下幾千元錢,兩個人完全靠著省吃儉用才挺過了艱苦的日子。說這話的時候,她的眼睛里轉著淚花。
擺了4年地攤之后,田勇強和夏美霞在2008年開始嘗試開餐館。由于沒有多少錢,兩個人并沒有選擇最繁華的路段,而是選在一個街角里賣早餐。但是因為經營得好,兩年下來,家里的經濟狀況漸漸有了明顯的改善。
夏美霞說,除了當地居民,玉樹的外來者中有很多都來自四川和重慶。自己餐館找的大師傅也是重慶人,所以對四川和重慶人的口味很熟悉,并以此贏得了很多的顧客。
“但此時我們發現生意要做大還是要選更好的地段,其實開餐館最好的地方還是要算城中心的城建大樓。”夏美霞稱,城建大樓集中了大量的川菜館和百貨商鋪,而且在旁邊還有一個農貿市場,樓上還有旅館,所以每天到這里的四川人特別多。
為了讓生意更上一層樓,2010年1月1日,在積蓄了一定的資金后,夫妻倆一起在城建大樓租下了一個門市,為此不光花費了兩人幾乎所有的積蓄,夏美霞還向自己的哥哥借了5萬元。她透露,僅僅是門面轉讓費就花了88888元。同時,房租也達到了4700元/月,這幾乎接近玉樹房租最高價。
城建大樓的生意果然比先前的好多了,夏美霞和田勇強兩人也越來越勤奮地經營著。但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剛開始不久,在4月14日玉樹發生7.1級地震之后,曾經最火暴的商業中心頃刻坍塌。一直在廢墟上守候著的夏美霞稱,那個時候她覺得自己雖然有幸揀回了生命,但她所有的夢想都一下子全化作了泡影。
生死逃離
夏美霞原本是一個安徽人,多年來與四川人和重慶人相處,讓她如今已能操著一口流利的四川話。能夠和丈夫一起在青藏高原奮斗打拼出一份小小的家業,證明了這個不到30歲的女人的堅毅,而正是因為這份堅毅,她在這場地震中也躲過了災難。
按照夏美霞的回憶,4月14日當天早晨5點多,玉樹發生了一起小規模的地震,當時和丈夫在床上被搖醒之后,以為有小偷,還下意識地看了下表,時間是5點40分。因為沒有看見小偷,于是兩人就繼續睡著了。到了6點多的時候,兩人才起床做包子,準備為顧客提供早餐。
“原本以為又一個平靜的一天開始了,沒有想到馬上就迎來了災難。”夏美霞說,當時自己還在廚房里,丈夫正在靠門口的地方收拾顧客留下的碗筷。“突然,地板震動了一下,就像一艘船在水上搖,整個房屋接著開始震動。”曾經對汶川地震有著特別了解的夏美霞立即意識到地震來了。
“快跑,地震了!”夏美霞大聲對丈夫喊了一聲。緊接著,丈夫一閃就沖出了大門。而與此同時,夏美霞貓下身子往餐桌下一鉆。頃刻間,整個房屋就坍塌了下來。夏美霞描述稱,當時整個水泥塊掉下來,壓在桌子上,并很快向自己擠壓過來,但到最后剛好給自己留出了一點空間。
逃出房屋的田勇強目睹了整個城建大樓的坍塌。他告訴記者,在自己跑出去的一瞬間,背后響起了轟隆隆的聲音,轉身一看,不過3秒鐘左右大樓全塌了。厚厚的煙塵彌漫開來,田勇強已經看不清楚幾米遠的地方。帶著濃重的哭音,他開始大聲呼喊著老婆的名字。
意識到還有余震的危險,夏美霞也在廢墟里大聲地叫著丈夫的名字,使勁地喊叫著讓他快走,不要救她。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夏美霞心里想的是千萬不能讓丈夫也丟了性命,因為家里還有老人孩子要養,現在無論如何也要保證必須至少活下來一個。
聽到老婆的喊話,田勇強哭泣著跑開,想著趕緊去找救援人員,但當時的玉樹一片混亂,哪里能找救援人員呢?而就在丈夫離開的時候,夏美霞也嘗試著自救,在忍受最初的煎熬之后,等到濃厚的灰塵漸漸變淡,夏美霞在黑暗中發現了一絲亮光,于是在桌子下拼命地往外撥開石頭,最后竟然奇跡般地從里面爬了出來。
找救援人員未果的丈夫回到廢墟前,吃驚地發現老婆站在自己面前,兩人頓時相擁而泣。隨后,兩人趕緊跑到玉樹牦牛廣場暫避,并開始聯系哥哥姐姐,最終與他們安全會合。
商業中心的悲劇
城建大樓曾經成就了玉樹商業中心的地位,而地震造成的坍塌卻也帶給這里前所未有的悲劇。從地震的驚魂中很快回過神來的夏美霞回到餐館的廢墟上,發現遭遇滅頂之災并非只有他們一家,整座大樓全沒了。
根據4月15日的數據,當天一天就從大樓的廢墟中挖出了14具尸體,截至昨日(19日),由于挖掘仍在進行之中,記者還無法準確獲悉最終的死亡數據。但是一個可信的粗略數據是,找個城建大樓作為商業中心,原本共有4層樓,底樓全是商鋪,有賣百貨的,有開餐館的,也有開理發店的;而在樓上的3層,有生意火暴的旅館以及民房。4月16日上午,來自四川遂寧的袁子英站在廢墟上不住地哀嘆,該有多少四川人在這里遭遇災禍啊?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個城建大樓是玉樹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凡是從外地來的人多數都要在這里購物或者吃飯。
同樣在廢墟旁的,還有17歲的藏族少女成林卓瑪,此時正有好心的人們往她的手里不斷地塞上10元、20元。在這場地震中,她的父母和哥哥都在城建大樓里遇難了。
成林卓瑪目前在玉樹民族一中讀初二,眼下只有15歲的妹妹是唯一的親人。她的同學告訴記者,他們原本都是德格縣的人,因為要在玉樹做生意,全家都遷移過來了。而現在父母和哥哥在自家的店里遇難了,原本富足的生活一下子面臨巨大的困難,更重要的是,地震后成林卓瑪還可能會失學,她告訴記者,作為家中的長女和妹妹唯一的親人,自己必須擔負起養活妹妹和供養她讀書的責任。
離開還是留下?
對在當地經商或者打工的人們來說,地震除了造成失去親人的痛苦外,還打破了許多人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夢想。他們中的許多人因為經濟來源的喪失,讓整個家庭經濟陷入絕境。
夏美霞站在廢墟上,總是逢人便問,政府的補助會怎樣?尤其在接受采訪時更是反復托記者看看能否幫忙問問會有多少補助,因為他們不知道怎么來償還多達5萬元的債款。
在救助尚無法明確之時,從四川、重慶等地的生意人能夠選擇的是靜靜地等待或者打道回府。昨日(19日),夏美霞夫婦兩人乘坐上了回老家的汽車。他們向記者發來短信說:“我們想休息幾天,平靜下心情,把這次地震當作老天對我們的考驗,但我們會堅強地活下去。” 而玉樹當地知名的建筑商熊德華卻是選擇留下來的商人的代表。他在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己是四川邛崍人,22年前就來到玉樹做起了副食生意,在積蓄了一定的資金后于2000年前后開始搞建筑,也算做得比較成功。但如今在地震之后,他修建的一座安居房主體結構全部垮塌了,導致經濟損失幾十萬元。現在他已經把手下120名員工中的90名送回四川。
據青海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發布的消息,截至19日上午8時,玉樹地震已經導致了1944人死亡。而據熊德華透露,他們與其他的包工頭也做了一個統計,截至18日,已經統計到至少有140名四川人在地震中遇難。
面對如此巨大的災難,熊德華稱還是會繼續留下來,因為自己在這里已經有22年了,有廣泛的人脈,所以還會繼續自己的事業。
不過,對于更多外地來玉樹經商或者打工的人們來說,地震卻成了摧毀他們夢想的利器。四川遂寧人柴文學告訴記者,自己也是一個小包工頭,在玉樹發展多年,但地震卻讓自己和帶來的民工就差一點就被埋在廢墟里。他稱,如果自己或者其他民工傷亡,都會讓自己家庭陷入困境。為此,他已經決定要把帶來的28個民工全部帶回去。
市場恢復 玉樹街頭火腿腸不漲價
每經記者 涂勁軍 發自玉樹
經過全國各地救援者多方救援,玉樹街頭的市場從19日開始全面恢復運營。不論是在新建路還是勝利路,當地的民眾將從自家商鋪廢墟中挖掘出來的商品擺上地攤,向當地民眾兜售火腿腸、紅酒、飲料等商品。盡管災區物資緊缺,但是這些商品價格均和震前一樣。
市場的恢復得益于生活設施的修繕。在這次地震中,玉樹州的自來水廠受損不是特別嚴重,經過工作人員幾天的全力搶修,到18日已基本恢復正常。當地居民告訴記者,整個扎曲河穿過結古鎮,給地方帶來了豐富的地下水,很多的大院、廠礦及居民區內都有水井,可以就地取水。
除了基礎設施逐漸恢復外,玉樹的一些鋪面也開始逐漸恢復運營。在新建路,當地做蔬菜生意的張春友把埋在廢墟下的蔬菜挖了出來,經過清洗后又擺上了貨架。他告訴記者,地震發生時他剛好新進了500多斤蔬菜,全部被埋在了廢墟下,經過解放軍官兵幾天的挖掘,發現這些蔬菜損毀并不嚴重。“我把壞葉子摘掉,又洗了洗拿出來還能買,便宜點處理完算了,然后我打算回河南老家。”
在新建路數公里長的街頭,記者還看到有30~40個小攤點在賣日常類的生活用品,如火腿腸、餅干、飲料等。一個名叫孫瑜的小伙子稱,地震前他花1萬元進了不少貨,現在挖出能賣的價值不到500元。不過他表示自己不會在這個時候漲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