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央行公布數據顯示,10月外匯占款減少248.92億元,為近四年來首見。
盡管環比降幅僅有0.1%,但外匯占款從持續數月的正增長轉為負增長,仍引發廣泛關注。今年8月,外匯占款曾大幅增加3769.4億元,但9月份的新增額降至2472.63億元。
“10月份外匯占款的減少主要還是因為熱錢的波動,由于人民幣升值預期的下降甚至出現貶值預期,一部分熱錢流出。另外,歐債危機可能令一些外資金融機構撤資,回流到歐洲進行自救。”中國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宏觀經濟金融研究處副處長付兵濤表示。
美元的無風險套利
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我國外匯占款總額為254869.31億元,而9月末為255118.23億元。據此計算,10月份外匯占款減少248.92億元,上一次出現類似情況還是在2007年12月,當月外匯占款減少大約2300億元。
時隔近四年后,外匯占款再現減少,市場人士多認為與“熱錢”流出有直接關系。
海關和商務部公布數據顯示,10月,中國貿易順差為170.3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83.34億美元,兩者之和約1600億元人民幣。據中金公司在最新的利率策略周報中的估計,10月“熱錢”流出中國的規模大約為1800億元。
“熱錢”流出的背景之一是人民幣升值預期的下降。9月下旬以來,人民幣離岸市場就出現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的預期,離岸和在岸市場的即期匯率亦持續倒掛,匯差一度超過1000點。進入10月,盡管人民幣中間價屢創新高,但即期市場卻屢次觸及交易區間下限,央行和市場之間的“博弈”更趨激烈。
“海外美元走強,境內人民幣兌美元卻持續高開,相當于人為創造了一個套利空間。很多在國外有子公司的大企業可以在境內以較低價買美元,在境外以較高價賣出,進行無風險套利。這自然會體現為外匯儲備的減少以及外匯占款的下降。”一位股份行交易員稱。
外匯占款或趨勢性減少
“熱錢”流出的另一背景或與目前的國際形勢有關。
外管局最近公布的三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亦顯示,三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的順差額較前兩個季度大幅下降,尤其是非直接投資項目呈現逆差(包括誤差與遺漏),這與前兩個季度400億-500億美元的順差形成鮮明對比。
“這可能部分反映歐債危機帶來的不確定性和歐洲銀行流動性緊張所導致的資本回流,也可能反映我國對外證券投資的增加。這也與三季度新增外匯占款下降的趨勢相一致。向前看,未來新增外匯占款可能繼續下滑。”中金公司的彭文生表示。
不過,付兵濤認為,由于國際和國內經濟和金融形勢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目前還難以判斷外匯占款減少是暫時還是趨勢性的。“可以肯定的是外匯占款增量均值會下降,未來幾個月外匯占款即便增加,規模也不會像今年前幾個月平均兩三千億元那么高。”他表示。
外匯占款罕見下降后,在市場中已然萌芽的政策寬松預期無疑會進一步生長。“如果考慮外匯占款的影響,我們看到對沖比例在三季度已經為負。12月到期的央票和回購數量將大幅下降,短期內外匯占款也可能大幅下降,央行被動的投放能力受到限制,因此央行可能采取在二級市場上贖買央票和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等更為主動的流動性投放。”彭文生稱。
付兵濤則認為,至少一個月內可能還不會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市場資金面還不太緊張,央票發行利率下行一方面可能是央行主動引導,另一方面確實是需求增加,所以目前而言還沒有特別迫切的下調存準率的需求。盡管對于政策調整的預期逐漸增強,但由于12月初要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我認為在那之前都不會有明確的方向性的政策調整。”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