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助推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怎樣有效解決其遭遇的項目、技能、資金等“瓶頸”問題?今年以來,我市積極整合社會各方資源,在全省范圍內首創大學生村官創業“導師團”,對有創業意向、已開展創業的大學生村官采取“一對一”結對幫扶,進一步拓展大學生村官們的創業平臺。 整合資源精心選聘導師
創建“大學生創業導師團”伊始,在市委組織部、團市委、人社局等部門牽頭下,我市從本市知名企業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人、農村致富帶頭人、農業科技專家等人員中,精心挑選出18名有經驗、有技術的人員,組建大學生村官創業“導師團”,分別擔任導師團負責人及成員。創業導師聘期3年,著眼于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的實際需求,為之提供人才、技術、市場等方面支持。目前首批8名導師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村官實行“一對一”結對,多名導師與大學生村官聯合創業團隊形成幫聯機制。
創新載體著力破解難題
為增強創業幫扶的針對性實效性,市大學生村官創業“導師團”每年組織開展一至兩次創業講壇活動,結合大學生村官培訓,通過政策咨詢、現場指導、現身說法、定期見面、通信聯絡等方式,為大學生村官提供政策解讀、產業引領、項目幫扶等服務,點燃大學生村官的創業激情。自主創業關鍵要有好項目,為有效解決“項目難選”等問題,“導師團”依據大學生村官創業意愿,指定創業導師開展項目推介,著重提供政策咨詢、項目信息、可行性論證等三項服務,指導幫助大學生村官選準項目。蕪湖縣2名大學生村官將創業意愿定為養殖類項目后,導師團即確定一名養殖企業負責人作為創業導師,幫他們確立土雞養殖項目。
作為創業幫扶的重要內容,“導師團”還注重加強大學生村官們的技能培訓,借助依托導師創辦的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等建立實踐基地,幫助大學生村官提升創業技能,縮短創業周期。如繁昌縣一名大學生村官在創辦生豬養殖項目后,來自該縣的一名生態農業企業負責人導師,將培訓課堂設立在企業,安排技術骨干手把手教學,有效提高其養殖技術。
建立機制促進幫扶常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市大學生村官創業“導師團”建立了多項長效機制。建立幫扶聯動制度,明確農業、人社、科技等部門為大學生村官創業的政策咨詢服務單位,每年提供一批農村創業項目,及時將相關信息反饋給創業導師和大學生村官;市縣組織部門將幫扶創業情況作為城鄉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的考核內容,促進相關部門聯扶共幫。建立跟蹤服務制度,“導師團”統一印制聯系卡,公開創業導師與大學生村官的通聯方式等信息,加強經常性聯系溝通;定期對創業項目情況進行跟蹤服務,實地了解創業導師的聯系幫扶情況。
此外,“導師團”還積極運用激勵制度,利用全市各種主流媒體,廣泛宣傳創業導師的先進典型,讓工作成效明顯的創業導師增強榮譽感,堅定了創業幫扶的信心與決心;將創業幫扶情況作為“五四青年獎章”、“優秀農業產業化企業”等評先評優的參考內容,鼓勵更多企業參與到大學生村官創業幫扶活動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