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有GPS定位系統,而且還可以通過藍牙和手機連接,使用者用手機控制兩個LED轉向燈,起到導航的作用……”在北京798的創意廣場,一位外國小伙正在向人介紹自己的“大作”。
小伙名叫安東尼奧·貝爾蒙特斯,來自美國舊金山,這次來北京參加2014全球創客嘉年華(北京站)的活動。而他展示的作品是一個自行車智能車把。他今年23歲,已經在深圳生活了一年半。
“在中國創客很容易找到工廠、原材料,比如電子電路板,而且生產成本較低,所以我干脆帶著發明來到了中國。”貝爾蒙特斯這樣解釋自己到中國發展的原因。據他介紹,自己是通過一個創客組織來到中國,該組織把世界各地的創客介紹到中國,將發明創造變成產品。
“中國的工廠還會在生產過程中提出一些建議,幫助我來完善產品。”貝爾蒙特斯說。他說深圳有很多創客,自己正在那兒“開創自己的事業”。
無獨有偶。來自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帝國理工最高創客空間”的拉麗莎·昆斯泰爾-塔貝特也認為在中國創客有更多的商業機會。“因為中國的制造業發達,所以我們會推薦會員到中國商業化自己的項目。”她說。
據她介紹,“帝國理工最高創客空間”是基于學校的公益創客平臺,于今年5月成立,目前有會員300多人,主要是學校師生,其中還有很多中國留學生。
雖然在英國倫敦生活,但是進入創客領域五年時間的昆斯泰爾-塔貝特能夠感受到中國的創客文化最近發展很快。這次受邀來參展的她是第一次來到中國,帶來了3D打印機做出的人骨模型、泡沫結構和建筑模型等。她希望能有更多的外國創客來中國和中國的創客交流。
盡管外國創客認為在中國有很多機會,然而他們在中國的“創”之路并不是一番風順。貝爾蒙特斯遇到了開拓市場的困難。他的智能車把售價279美元,在中國銷路一般。“中國人很喜歡我的產品,但是感覺有點貴。中國的市場和美國太不一樣了。”他說。貝爾蒙特斯說自己的產品目前最大的市場是美國。他認為也許自己在中國生活的時間太短,還不夠了解中國市場。
在中國產品好產不好賣,不僅僅是外國創客的煩惱,連他們羨慕的本土創客,也有同樣困惑。21歲的創客侯欣悅表示,很多創客共同的困惑是沒有找到很好的賺錢方法。這個計算機專業的大四學生2012年第一次接觸到“創客”這個概念,是“創客老爹”團隊的一員,做出了“糖果怪獸”。
如果說“糖果怪獸”還有些小眾,那么“3D打印”應該是近年來受關注較多的創客領域。這次嘉年華活動中,攜帶設備和打印成果來參展的公司比比皆是。但即使是這樣,圈內人士潘學松坦言目前3D打印行業在中國處于早期階段,賺錢的公司不多。“因為有很多公司是新公司,前一兩年都不賺錢。去年這個概念炒得很熱,今年感覺回歸理性了一些。”潘學松說。
他認為對3D打印而言,中國大眾消費市場也不好做。首先是因為國外的創客文化氛圍比中國濃厚,而且產品價格也是一個原因。他指著展臺上的3D打印人像介紹說,15厘米高的以前售價1500元,現在降到了1000元,雖然有人購買,但并不是很多。
但是潘學松對中國3D打印的未來很有信心。他認為這個產業需要時間來慢慢發展。“現在國內有些中學開始設立3D打印實驗室,就像我上學時設多媒體教室一樣。”他說。
這次嘉年華活動正值國慶期間,潘學松所在的3D打印網帶來了一幅3D打印的半立體毛澤東像。據潘學松介紹,這幅照片由300塊10x10厘米的方塊拼接而成,是由1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打印者共同完成的。
創客是創意加科技的實踐者。其中有人致力于把自己的創意變成產品,做出一番事業,也有人抱著玩樂的心態,只是想做點“酷酷的事情”。近年來創客活動在中國逐步發展起來,也吸引著更多的外國創客來到這里。
據本次活動的主辦方負責人王盛林介紹,目前中國創客估計有四五萬人。“我們希望告訴大家只要你想做,每個人都可以是創客。”他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