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時下社會熱議的焦點話題。可由于知識單一、經驗不足等原因,大學生創業者中敗多成少。為什么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如此之低呢?為此,記者咨詢了長春晚報創業專家李惑然老師,他為大學生總結了創業時應該注意的一些難關。
大學生闖關一:
選項要做熟不做生
案例一:小李畢業于長春某藝術學院。畢業后,他結合自己的特長,來到一家吉他社教學生彈琴。經過一年多的經營,小李的吉他社非常受年輕人的歡迎。上個月,他再次開辦了分社,收入也算得上不錯。
自從長春晚報開辦《創富大講堂》以來,就一直強調選項的重要性,這關系到日后創業的成敗。
對此,李惑然老師說,創業選項并不神秘,關鍵是如何選擇既適合自己又符合市場需求的好項目,這是大學生創業者必須過好的第一關。因此,大學生創業者既要客觀地分析自身的創業條件,更要冷靜地分析創業環境。在選擇過程中切忌盲目跟風,對挑選出來的創業項目要多提問題,看看是否有市場發展價值、前期投資是否太多、何時可收回成本等。大學生創業者只有學會了“雞蛋里挑骨頭”,對自己的創業項目才更有把握。此外,還要切記一點,做熟不做生,一定要選擇自己最熟悉、最擅長、最有經驗、資源最豐富的行業來做。
大學生闖關二:
重視技術創新
案例二:1973年出生的于平用10萬元積蓄開辦科技公司,僅5年時間,他組建的公司年收入就超過4900萬元,有人說他的創富經歷是個傳奇。可對于于平來說,他的創業成功又是必然。他深入到一個全新領域創業:計算機維護。于平說,絕大多數單位和個人只會使用網站開展信息發布、傳播,而對相應的配套服務往往忽視,導致經常出現通信不暢、死機、網速降低、一些設備功能難以發揮等各種問題。因此,進行比較專業的數據通信服務、主機維護應該是隱藏在后臺的大量工作,也是有待開發的領域,蘊含著潛在的商機。
李惑然老師說,于平是一個很成功的創業典型。大學生創業一般都立足于技術項目,因此創業項目是否具有創新性,就成為大學生創業能否成功的首要條件。以往不少大學生創業失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技術創新,拿不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造發明,或是有了發明卻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沒有及時申請知識產權。為此,大學生創業應選擇技術含量高、自主知識產權明確的項目,并在創新的基礎上做好產品市場化的工作。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