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各類大型招聘會頻繁進校園,“就業”又成為校園內最熱的詞匯。然而,記者調查發現,與學長學姐們尋找就業出路的焦頭爛額相比,很多離畢業尚遠的在校生已經未雨綢繆,為未來的求職鋪路、減壓了。只是他們選擇的方式很特別:大一、大二時通過借錢等方式買房,準備畢業后賣出,以賺的差價“創業”。隨著校園內的“有房族”和“房奴”漸漸流行,許多大學生把購房和就業聯系起來。青理工琴島學院的大二生張鵬就是這么一位“小房奴”。
大二生當起小房奴
11月19日,記者在閩江路的一家川菜館見到了正在打工的大學生張鵬,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和別的大學生勤工儉學養自己不同,小張周末兼職竟是在“養房子”。
“我現在就是一房奴,每月還房貸1000多元,首付是家里湊錢出的。”小張告訴記者,自己剛入校第一年就聽一名大四的學長說,非常后悔沒咬咬牙買一套學校周邊的房子,否則大學畢業至少能入賬幾十萬元。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小張說正是因為這句話,他在考察完學校周邊的小區后,大膽做了一個決定:說服爸媽在學校周邊買房,然后等自己畢業時再賣出去。
“我打算畢業把房子賣掉,拿賺的差價去創業。”采訪最后,小張向記者說出了心理話,在他看來,大學生的求職路越來越難走,以這種方式提前規劃未必不是一條出路。
校園房奴多為就業鋪路
那么,在校園里,像小張這樣“有房族”和“房奴”多不多呢?20日,記者走訪了海大、青大、青理工等高校,發現像小張這樣的“房奴”還有不少,大部分都明確表示:買房的主要動力是為今后的工作做準備。
海大信息學院正在上大三的小吳也表示,雖然目前還沒買房,但馬上就會準備出手了。“我雖然還沒畢業,但是先買房子沒壞處,等我住進去時房子就升值了。而且在校期間還可以把房子租出去,用租金還房貸。”小吳說,他家長為他負擔一部分 ,自己也會借一些錢,每個月定期付房貸,將來走出校園也不會有太大壓力。
量力而行不能盲目跟風
雖然不少學生已經付諸買房行動,但仍有不少大學生對此表示質疑,他們認為在自己沒有經濟實力時,租房更實際。青島大學文學院宗志科認為,大學生買房多少有點攀比的意味,現在還沒有經濟實力就一時逞強,以后遇到的問題可能會更多。
“大學剛畢業沒什么錢是很正常的,沒必要逼自己成為房奴,加重自己各方面的負擔。”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王書記表示,雖然他并不反對學生們嘗試這種投資行為,但還是建議量力而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