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流創業 政府甘當“后臺”
2010雙流民生工程聚焦系列報道之五

2010年是成都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收官之年,作為西部百強“領頭羊”的雙流縣,“深化認識,優化環境,強化責任,固化保障”,強力推進創建創業型城市建設,創業促就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走在了成都全民創業工作的前列……
故事人才“雙流飛”
雙流縣西航港經濟開發區大學生創業園內。
成都墨風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正悄悄地成長。公司從事影視制作和游戲動畫等設計,10多位設計師,多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總經理曾林,也是一位80后的大學生。
一年多前,曾林聽到雙流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消息,立即和相關部門取得了聯系。雙流縣有關方面在聽了曾林的創業計劃后,當即從鄰里中心配套了三個帶辦公硬件設施的辦公室給他。就這樣,曾林帶著幾個好友注冊了公司,來雙流創業。
一年多來,曾林和他的團隊制作了四川地方電視臺聯盟18集中國風動畫宣傳片《鳳求凰》、《天下第一圃》等;導演的大學生原創動畫系列短片《叢林幻想》,榮獲第四屆中國西部大學生動漫節“最佳作品獎”……“雙流縣給了我們許多關心和支持以及政策上的扶持,鄰里中心的環境十分優異,十分適合大學生創業。”曾林表示,未來三年,他們將朝著西南頗具影響力的集影視動畫、游戲人才培養和項目制作為一體的知名動畫企業的目標而努力。
亮點大學生創業園
像曾林一樣“雙流飛”的大學生,有好幾十位,都聚集在雙流縣西航港大道二段2號(雙華路鄰里中心)的大學生創業園里。
創業園區依托西南航空港,面向大成都,努力營造寬松創業氛圍,積極扶持青年大學生自主創業。
園區由中心按照優惠政策分別給予團隊租金補貼;由縣財政對達到園區相關要求的企業給予扶持(免征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園區始終把積極、主動、高效服務作為大學生創業園的特色品牌,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為項目服好務。一是完善制度,提高服務規范性;二是加強聯系,提高服務針對性;三是積極協調,提高服務時效性;同時開展了咨詢培訓服務,建立創業服務熱線、QQ群等咨詢平臺。
截至目前,已建成大學生創業孵化園15000平米 (其中辦公樓3000余平米),在建面積5000平米;財政累計對基地資金投入5000余萬元,F已入駐項目21個,延伸孵化項目13個,創業者62人、帶動就業200余人,園區廠房即將入駐6家,創業者11人,帶動就業100余人。
大學生創業園,成為雙流全民創業工作的亮點和縮影。
背景>>> 縣委縣政府當“后臺”
早在幾年前,雙流在成都市率先實施全民創業工程。今年是成都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收官之年,雙流縣更把此項工作擺上縣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縣長為第一副組長,29個縣級部門及各鎮(街辦)參與的雙流縣全民創業工程領導小組,制定了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及時制定并下發了《雙流縣實施全民創業工程三年規劃(2009—2011)》(雙創領辦[2009]2號),規劃目標清晰、任務具體、措施配套、步驟合理、分工明確,并不斷充實完善。同時,創建工作動員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各項工作,并著力營造全民創業輿論氛圍,包括營造尊重創業的社會環境、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營造務實高效的政務環境和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
數據>>> 目標任務全部完成
截至11月,雙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533.84億元,同比增長28.9%;實現增加值127.34億元,同比增長23.9%;工業產品產銷率達96.5%;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90.96億元,同比增長27.4%;實現利潤總額41.33億元,同比增長65.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增加值127.34億元,總量居成都市第二。
雙流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06.33億元,同比增長17.2%,實現民營工業增加值116.85億元,同比增長22.8%;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60.5%。
新登記內資 (不含私營)企業214戶,新增注冊資本399075.5萬元,內資企業在冊數達6817戶,注冊資本總額達1637630.33萬元;新登記私營企業1016戶,新增投資額(注冊資本)255023.6萬元,私營企業在冊總數達6932戶,注冊資本 (投資額)總額達897174.51萬元,投資人數達17042人,雇工人數達54073人;新登記個體工商戶3951戶,新增資金數額21086.01萬元,新增從業人員7800人;個體工商戶在冊總數達47193戶,資金數額達184363.46萬元,從業人員總數達110939人;新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44戶,新增出資額4534.42萬元,新增成員385人,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269戶,出資總額12732.16萬元,成員總數達2345人。
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新增轉移就業13613人;城鎮新增就業548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0%以內;集中居住區已登記失地農民就業率達98.7%;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