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特說:“跳槽到一個薪酬較低而且不太穩定的工作似乎根本不像跳崖般落差巨大!
斯特蘭德貝格回憶說:“在2010年,幾乎沒有這么多人在談論進入初創公司。我是在不到一年前才開始聽到‘初創公司就業熱’這個詞的,那時我才真正開始注意到各大高校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創新實驗室上!
據《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報道,許多大學正在增加對創業精神的支持力度——紐約已推出或正在形成之中的高校創業孵化器已達13家,而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今年夏天開始實施其第一項創業加速器計劃。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2005屆畢業生阿維·米爾曼(Avi Millman)是旅游初創公司Stray Boots創始人,該公司已銷售了10萬份游覽服務。他說:“在申請我們公司工作崗位的人當中,有許多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我認為現在我們正在經歷創業精神有點渲染化的進程。”
斯特蘭德貝格認為,千禧世代必然會被初創公司所吸引。
斯特蘭德貝格說:“我們都是隨著互聯網和電子郵件的發展而長大的,我們在即時通訊平臺上學會了鍵盤輸入——對于我們而言,為科技所吸引完全合乎常情,因為科技一直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然而,按照記錄來看,在所有初創公司當中,有75%是以失敗告終。許多初創公司的員工面臨一個不確定的未來,而且這種生活方式自身存在諸多不利因素。
本特說:“我認為,許多人肯定會去[初創公司]工作,因為他們認為初創公司富有吸引力,而且令人向往。但我經常在儲藏室里接聽電話,因為公司沒有會議室!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指出,初創公司支付的平均工資往往會比市場標準低30%。
米爾曼回憶說:“當我們最初創辦公司時,我和我的聯合創始人都搬回各自父母家去住。朋友們相繼結婚了,而你沒有錢與女孩約會——這是一種壓力。”
信不信由你,自己當老板也面臨自身的諸多挑戰。
Consign聯合創始人尼爾·帕瑞克(Neil Parikh)說:“我認為,對于一家初創公司而言,最困難的事情,就是早上醒來,沒有人告訴你該做什么事情。“
“但是,一年之后,我們是否想要像我們的朋友那樣——只是影響力有限的銀行高級職員呢?在這里,我們今天可以創建一家未來員工人數將達到5,000人的公司。”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