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青島已扶持大學生創業者4612人,帶動就業28559人,平均每個創業者可帶來6.19個就業崗位。大學生創業者比例從2008年的0.3%上升到去年的5.1%。這些成績,得益于青島獨創的創業大學、培訓教室、創意工廠“一條龍”服務。
在青島,如果一位高校畢業生想要自主創業,可以按下面的步驟,開始創業之路——
第一站: 上創業大學 學會創業真本事
“我以前對創業沒有任何概念,只憑一腔熱情。參加了創業大學的免費培訓后,心里有底了,遇到問題還可以咨詢創業導師。”曾有過數次創業失敗經歷的馮磊,經過培訓后成功創辦了一家專營紙盒的網店,月銷售收入達100萬元。
針對大學畢業生不敢創業、不會創業的實際情況,山東省青島市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創業促就業。在青島大學生創業中心的一層大廳,創業咨詢的服務柜臺緊鄰著就業手續辦理柜臺。工作人員介紹,前來辦理落戶、報到、派遣改派的高校學生,都可以就近咨詢創業的一切事宜。青島恒星職業技術學院老師袁勇說,學生創辦的商貿公司已在這里成功落戶。
“長期以來,整個社會仍停留在‘就業型’思維上,大學生創業意識不高。部分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由于缺乏經驗、知識、能力等要素,也不敢自主創業。于是我們就努力摸索,搭建適合大學生創業的培訓平臺。”青島市人社局畢業生處處長翟朋福說。
去年5月,青島市依托全市孵化基地和高校資源,創辦了國內首座創業實體大學——青島創業大學。在這學到的都是日后實踐中需要的真本事:這里與全球頂尖的創業學院美國百森商學院合作,引進國際領先的創業培訓理念、課程體系和辦學模式,與創業實際需要接軌。目前,創業大學本部和8個高校教學點已全部投入使用,去年累計培訓大學生8901人。
在一張創業培訓效果圖上,記者看到,2009年培訓模式以理論講授為主,創業率僅為1%;到2013年,培訓方式已經形成“實景+能力+初創”或“專業+創業+組團”,創業率達到了50%。
青島市人社局還設立了大學生創業項目庫,面向社會征集創業項目,到目前已篩選了1853個項目供大學生創業者選擇;舉辦的商機對接活動“商機PARTY”,創新性地推出了“商機晚餐”,以國際流行的冷餐會形式,為大學生創業者搭建起商務對接的平臺。
第二站: 到培訓教室 不出大樓開公司
從創業大學畢業的學生,不出這棟大樓,就能直接創業。
緊鄰創業大學的培訓教室,就是青島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設立的小微企業集中辦公區。創業大學畢業學員可以在辦公區進行注冊,無需再提供營業場所證明。集中辦公區不僅提供免費辦公場所,還為入駐企業提供免費工商注冊代理、稅務登記、企業稅控發票代管等基本服務,讓創業者真正實現“拎包入駐”。
記者發現,這里入駐的小微企業多為IT、文化類公司,幾個人、幾臺電腦,再加上好的創意,就能帶來不錯的收益。對于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這些創業門類最好操作,也最受歡迎。
青島幻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以承辦COSPLAY會展為主要業務的小微文化公司。公司總經理蘇克說,大學畢業時,了解到這里的優惠政策,便毫不猶豫地把公司落戶到這里。
憑借自己在大學動漫社團積累的資源,蘇克成功在青島開辦了動漫COSPLAY展會,自己設計的動漫玩偶還接到了來自日本的訂單。蘇克說,“這棟大樓里多是年輕人,開辦文化類企業的也不少,平時串串門、聊聊天,說不定就能碰出什么新奇有趣的創意來。”
第三站: 去創意工廠 多級孵化可持續
走出創業大學的“孵化器”,大學生創業者們已經初步具備了搏擊市場風浪的能力。此時,他們需要更廣闊的創業空間。多種形式的創意工廠、產業園,為創業企業提供必要的成長性支持,成為助推大學生企業由初創企業到高成長型企業再到成熟型企業轉變的“加速器”。
位于青島市南區的湛山創意工廠,就是這樣一個企業加速成長的“助推器”。這里主要吸納文化創意類企業入駐,并挑選產業結構互為補充的成熟和高成長型企業入駐。據介紹,入駐這里的文化創意企業的孵化期為3年,可享受房租優惠減免:第一年享受100%優惠減免,第二年減免50%,第三年為30%。
與孵化器相比,湛山創意工廠對入駐企業要求更高,如注冊資金不低于100萬元,正常營業3年以上,且去年營業額不低于200萬元。同時,這里也給予入駐企業更多扶持。“這里擁有專業的剪輯室、動作捕捉車間、渲染工廠等更多專業設備,而且免費使用,給我們提供了更好的軟硬件方面的保障。”青島城視映畫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加說。
劉加表示,創意工廠還通過舉辦各類專業培訓,為像他們這樣的小企業提供政策、法律方面的援助。“前一段時間剛剛舉辦了一個社保勞動關系方面的培訓,告訴我們簽勞動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內容、違約金如何支付等等,解決了不少以前在這方面的困擾。”劉加說。
翟朋福介紹,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湛山創意工廠還將選擇部分優秀企業開展上市培訓,引導并協助他們做好IPO上市籌備工作,真正打造一批具有自主文化品牌、規模較大的高成長型企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