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時代,甚至越有文化的人對信息越發饑渴,越傾向于相信謠言。因為我們進入了一個“低智商社會”。
謠言是信息不透明的產物,“三人成虎”,“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但在天下互通互聯的互聯網時代,謠言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興盛,這背后的奧秘耐人尋味。
謠言不僅是一個政治學現象,還是一個經濟學現象。謠言本身并不可怕,謠言背后還蘊藏著巨大的經濟能量,如果僅從謠言時代對經濟生活的影響分析,“一言定邦”和“一言喪邦”都言之有據。
《論語》有曰:“一言而可以興邦”,“一言”或許不能讓一個國家富強,但一個謠言能讓一個行業、企業賺得盆滿缽滿。“非典”時期,有傳言說熏醋和喝板藍根能預防“非典”,人們就聽之信之大肆購買,以至于原來不到兩塊錢一袋的板藍根沖劑賣到了30甚至50元一袋;平時也就幾塊錢一瓶的醋被抬高到了50元一瓶,著實讓相關企業賺了一把。日本地震引發核泄漏,坊間盛傳中國的海鹽已經遭到污染,未來中國將面臨無鹽可吃的境地,很多家庭主婦聞風而動,瘋狂搶購,讓鹽業公司發了一筆橫財。
《論語》有曰:“一言而喪邦”,“一言”或許不會讓一個國家衰敗,但一個謠言足以令一個品牌倒下。多年前報載—8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老漢,此言一出,三株在全國的銷售量就從80多個億跌到兩個億,之后全面停產。一個擁有15萬員工的龐大帝國被一個謠言輕輕一戳就轟然倒下。雖然事后終審判決三株勝訴,但已無法挽回三株的敗局。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春都火腿腸在“人肉火腿腸”謠言的打擊下一蹶不振;國際品牌雅培奶粉被一個并不權威的機構評為“最差奶粉”陷入質量口水戰;每年夏天都會出現的“啤酒謠言”,如果某一個品牌的啤酒賣得好,就會有“啤酒池里掉進一個人”的謠言。不僅在中國,謠言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國外也是如此。Bubble Yum是一種革命性的泡泡糖,包裝一打開里面的糖就是濕軟的,不用嚼就能吹出泡泡。但傳出謠言,Bubble Yum是用蜘蛛卵做的—因為它太軟了,這很快就成了顛撲不破的“真相”,導致Bubble Yum的銷售一落千丈。
謠言可以帶來巨大的商業利潤,也可以重創甚至毀滅一個企業。但也有很多無傷大雅的謠言卻能實實在在惠及一個行業。有一則謠言說“喝綠茶能防癌”,結果很多白領開始喝綠茶甚至其他的茶,導致當年的綠茶銷量翻了好幾番。有一段時間日本人喜歡吃納豆,因為坊間盛傳納豆能防癌,很多中國人也因此開始吃納豆。長條茄子能吸油、綠豆湯能養生治病,這些謠言也掀起了購買狂潮,有的企業自然從中獲得豐厚的利潤。喝綠茶和綠豆湯、吃納豆和茄子的確對人體有益,但益處顯然被過度夸大了。
普遍認為,傳播謠言的都是那些沒文化的人,“謠言止于智者”,“智者”會甄別真假,謠言在他們那里也就“到此為止”了。事實果真如此嗎?那為什么那么多的白領單純地聽到“綠茶防癌”就迫不及待地購買?他們可是有文化、有閱歷的“智者”。事實上,幾乎任何人對謠言都沒有天然的絕對Cye免疫力,在互聯網時代,甚至越有文化的人對信息越發饑渴,越傾向于相信謠言。因為我們進入了一個“低智商社會”,在信息爆炸和信息壟斷的雙重作用下,人們的智商正逐漸降低。生活的壓力和網絡的發達讓人們越來越懶惰,幾乎每個人遇到問題都會“百度一下”、“谷歌一下”,如果百度、谷歌上沒有答案就放棄問題,而不去主動思考;如果有答案,就一味相信而不去辨別。網絡越發達,人們對網絡的依賴就越重,思維也就越懶惰,這也就導致了互聯網時代是一個“低智商社會”,人云亦云。
將“謠言營銷”發揮到極致的就是當今最成功的品牌之一—蘋果。關于蘋果新產品的謠言從未間斷,甚至會有使用效果的演示,雖然事后證實所有的一切幾乎都是謠傳,但這卻讓人們對蘋果的新產品更加期待,這正是蘋果饑渴營銷的核心手段之一。正是謠言讓人們始終懷有對蘋果新產品的期待,當謠言破滅時,人們又會愿意相信關于蘋果的另一個謠言。
人們為什么會相信謠言?因為很多謠言事后被證實,而非證偽。從自我保護機制而言,人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