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互聯網巨頭轉型移動互聯網的速度越快,它的收入也掉得越快。”宜搜CEO汪溪認為。即使百度能夠開發出足夠好的搜索產品,能夠覆蓋足夠廣的渠道,卻仍然無法重建在PC互聯網上完美的商業模式。在PC互聯網上,百度能夠給用戶提供足夠多的搜索首頁,為客戶提供足夠多的廣告位;而這些在尺寸要小得多的移動屏幕上卻做不到。同樣是在PC上,用戶能夠通過鏈接迅速地從一個網站跳到另一個,百度能夠通過聯盟收集到足夠多的網站和廣告投放渠道;手機上運行的則是含有大量私有協議的本地App,無法順暢地跳轉。為此,百度一方面不得不投入大量資源幫助客戶建移動網站,另一方面還希望HTML5成為主流后,基于瀏覽器的Web應用能夠成為主流。
與PC互聯網發展趨勢類似,移動互聯網上最靠譜也最賺錢的商業模式仍然是游戲。如今,騰訊、百度和奇虎360都在做手機游戲運營平臺,騰訊已經成為第一大手機游戲分發平臺,同時還開發了不少的手機游戲。優視科技則通過UC瀏覽器推薦手機游戲并參與分成,實現了商業上的閉環。
已經在移動互聯網上站穩腳跟的微信,開始通過微信平臺實現新的商業模式,那就是O2O。如今,人們在很多飯店吃飯的時候,只需要掃描一下二維碼成為店家的會員,就能夠享受到打折的待遇。2012年7月份,騰訊與深圳Shopping Mall的代表海岸城合作,為其搭建了微信平臺。上線運營僅2個月的時間,海岸城就獲得了6萬名新會員。截至目前,進駐微信平臺的已有上千家品牌廠商,覆蓋超過1萬家門店。通過微信平臺,騰訊有望實現在移動互聯網上“二維碼+賬戶體系+位置服務+支付+熟人關系鏈”的完美閉環。
未知數
巨頭們在移動互聯網的集體發力,似乎意味著其它公司機會少了許多。不過,真正的創業者卻仍然保持樂觀態度。汪華認為,更快的產品傳播速度會讓移動創業者開發的產品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成長起來,而PC互聯網公司則由于體制的局限往往無法進行創新。他舉了個Instagram的例子。這家專注于圖片分享的公司2010年10月才剛剛成立,卻在短短18個月發展了3000萬用戶。最后,無法將其擊敗的Facebook只能以10億美元的天價將這家只有13名員工的公司收購。
在高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幾年就改朝換代;稍不留神,巨人也會被顛覆。因此,巨頭們其實對于移動互聯網仍然飽含敬畏之心,在這個與PC互聯網完全不一樣的市場,誰也不知道哪棵樹苗就會長成參天大樹,而過去的經驗也讓他們對任何一家快速成長的小公司都不敢掉以輕心。想想PC互聯網2004年時的情景:那個時候的新浪等三大門戶還如日中天,騰訊、百度還毫不起眼,淘寶甚至才剛剛成立。可是現在呢?
“像搜狐這樣一個古老的互聯網公司和品牌,在移動互聯網面前我們認為機會雖然巨大,但更多感受到的是危機感。”張朝陽認為。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創業公司與移動互聯網巨頭們其實仍然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例如,手機游戲上風生水起的產品,大部分都不是盛大和完美時空等PC網絡游戲巨頭開發出來的;雖然微信是如此的強大,卻沒能滅掉出生于移動互聯網的陌陌;百度地圖正在努力追趕,但市場份額與高德地圖相比仍然相差一個數量級;雖然遭遇騰訊和百度的前后夾擊,UC瀏覽器仍然活得很好……
這也說明,PC互聯網的一些法則并不適用于移動互聯網。去年10月,一款名為“啪啪”的圖片社交應用登陸蘋果應用商店,很快就成為了都市白領們的流行應用。“啪啪”開發團隊的負責人許朝軍是一位資深的互聯網人士,去年5月有一次去游泳的時候他突然頓悟,要做好一款移動互聯網產品,一定要忘掉PC互聯網。“PC互聯網就像大清的辮子,越早剪掉越好。”在開發“啪啪”的時候,他要求團隊成員忘記所有PC應用,包括他們自己的點點網。
即使是大獲成功的微信,其實也是騰訊的一個意外。微信是張小龍負責的廣州研發部門搗鼓出來的,該部門此前負責的主要產品是QQ郵箱。而騰訊“正宗”搞移動產品的MIG(移動互聯網事業部)則負責騰訊旗下的手機QQ、手機Qzone、手機騰訊網、微博移動客戶端等眾多的移動互聯網產品;雖然也投入了不少資源,但是沒有一個像微信那么成功。
“PC互聯網巨頭們雖然有很豐富的資源,但是他們也背上了很重的包袱,這將會使得他們步履蹣跚。”在互聯網行業摸爬滾打了15年的資深從業者林興陸認為。
由于微信“意外”成功,準備不足的騰訊似乎陷入了左右手互搏的困境。騰訊旗下的眾多產品線部門都希望借助微信這條大船揚帆起航,而全然不顧微信能否承受。據說因為這件事情,張小龍已經與一些產品線負責人發生了激烈的沖突。
“未來的移動互聯網巨頭應該不會從現在的巨頭中產生。”林興陸信心滿滿地預測道。只是,我們還不知道它們在哪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