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與完片擔保:創新的全面保障

相比國產電影,好萊塢電影的投資金額堪稱天價。僅以奇幻主題電影來說,平均投資都達到5000萬美元以上。根據北美票房網站boxofficemojo.com披露,《虎膽龍威5》的投資額為9500萬美元,魔幻作品《魔境仙蹤》的投資更是超過2億美元。制片人如何運作這么龐大的資金?為什么好萊塢電影的融資體系可以支持這樣龐大的制作?
作為制片人,最大的工作就是負責籌措電影運作所需要的資金。在制片人與編劇團隊敲定劇本后,需要為劇本量身選擇一系列適合劇本的團隊,包括導演和演員。不是著名導演就可以勝任每個題材的演出,在好萊塢,導演基本都會有自己最適合和最喜歡的題材分類。在邀請了導演和演員之后,制片人通常會拿著劇本和團隊的意向性合同,開始籌措資金的第一步:電影預售。 電影預售簡單來說就是指在電影尚未開拍之前,全球各地分銷公司為了獲得購片權而提前支付定金的過程。
在影片拍攝完成后,發行公司有權從影片收益中先分得這部分定金,待定金全部回收后,制片公司才可以獲得票房分賬,這在西方稱為“包底抽成”模式(Minimum Guarantee)。 好萊塢電影在全球發售體系非常完整。總體來看,好萊塢電影全年在海外的票房收入會達到本土的1.5到2倍。比如,《虎膽龍威5》在北美的票房僅僅6600萬美元,但在海外市場則賣出2.29億美元的票房。除了六大制片公司有在全球分布很廣的發行公司外,一般中小型電影公司會選擇一個發行總代理,來全權代理在海外市場的發行業務。
其中,既包括電影院線發行,也包括一系列版權收入,如DVD/藍光和視頻點播(VOD)收入。發行代理幫助制片公司在全球主流電影節推銷電影,并在開拍之前獲得預售收入,用來支撐制片方的制作成本。在制片完成后,發行代理繼續推動全球發行公司的購片與發行,并從制片方的收益當中劃分一部分作為其收入。這個比例通常為10%,不會超過15%。
預售制度伴隨而來的問題是,發行方如何能確定自己所付出的預售款被制片方拿來拍攝,而非中飽私囊。同樣,由于電影拍攝成本結構很復雜,投資方往往沒有能力甄別制片方所上報的預算是否合理。這就不得不提到西方電影工業的重要環節—完片擔保。
在好萊塢,私募基金在向電影項目投資時,一定會要求這些項目取得完片擔保。提供完片擔保的公司需保證電影項目能按時完成,如影片超過預算,需提供超支資金;如制片方中途無法或不愿繼續項目,由完片擔保方接手;在最糟情況下,當完片擔保方決定放棄完成電影項目,也要向影片投資方賠償已經投入的資金。 完片擔保制度的建立,降低了投資者介入電影項目的風險,提高了投資信心。而完片擔保方為了降低自身風險,又建立了一系列配套制度。
如在影片前期準備時,派出專業人士對電影劇本、拍攝日程和預算方案進行細致評估;在制片過程中,更會進行嚴密監控。他們會要求審核制片支出,支票必須經他們簽署才能兌現,拍攝時在現場查看,觀看所有的素材,要求制作方定期提交制作報告等。此外,完片擔保方還會要求制片方為一些風險較大的因素投放專門保險,以期分擔自身風險。
通過引入“完片擔保”,投資者實際上為制片方設定了一套嚴格的制片管理流程。相比之下,完片擔保方沒有維護關系方面的顧慮,因此能真正保證制片管理制度落到實處,將資金的流向清晰地呈現在投資方面前,使投資方能夠放心地將資金交予制片方使用。遺憾的是,在完片擔保及相關配套制度的建設方面,中國電影業還幾乎是一片空白,這種缺失大大削弱了私募基金對影視項目投資的信心Cye.com.cn。
版權與數字媒體市場:創新的經濟學
在如此完善的制片體系背后,是一整套關于盈利的學問。與國內市場以票房與廣告收入為主導的收入結構不同,在西方電影產業中,票房收入往往只占一部影片整體收入的20%到25%,其余的收入均來自不同種類的版權與數字媒體市場。一部影片能夠產生收益的生命周期,少則兩三年,多則十數年甚至數十年。
因此一部成功的電影為制作人帶來的經濟收益,可能會相當的長遠。為了規范分賬機制,在北美有非常完善的“收賬公司”機制。在具體分配時,工作人員除了與制片公司簽立勞務協議以外,還需要單獨與第三方的收賬公司簽立收賬協議,這樣在收入分配上很容易做到公開透明。
制片公司幾乎會為每一部電影成立一家小公司,這在北美法律下稱之為“特殊目的實體”(SPE)。這家公司專門負責處理某一部電影的票房與版權收入,并且與收賬公司簽立合約,每季度甚至每月從收賬公司那里獲得收入,除了票房收入,還包括DVD/藍光銷售收入、點播收入(VOD)、衍生產品授權收入等。
* 作者系國外電影制片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