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互聯網大會,讓人看到一個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二樓是大會的主會場,大佬們指點江山,豪情萬丈;一樓是展廳,移動、聯通、聯想占據了最好的位置,美女如云。但是在展廳的盡頭,更多是你聽都沒聽過的公司,展示著從來沒有使用過的互聯網產品。
原來除了微信、微博、豆瓣、優酷,還有這么多互聯網創業者。他們的創意五花八門,有做自動販賣機的,只不過原來是用硬幣買,現在搖身一變,用微信或APP等移動支付購買;有做地鐵邂逅的,那些人和你搭乘同一班地鐵,他們又有怎樣的故事,換句話說,就是坐地鐵上的社交網絡。還有人做彩票生意的,綁定銀行卡,如果中獎,獎金直接劃入銀行卡中……有人私下說:別看這么多公司,最多只有一半能活過兩年。聽者一驚,想想也對,最近有朋友跳槽到一家很好的游戲公司,專職做手機游戲,大家都恭喜他前途一線光明,誰知他眉頭一皺說:行業是好,單獨做項目就風險很大,隨時有可能死掉。
這就是互聯網創業者的兩難之處:這是一個充滿機遇的行業,但是對于個人來說未必,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就像淘寶這樣的平臺,據說有80%的店主都是虧損。對于很多小公司來說,做得不好肯定就是死路一條,退一萬步說,就算做得好,也面臨三大出路:要么被大公司抄襲,要么被大公司收購,或者等待機會渺茫的IPO。
在這三種情況中,第二種是比較理想的,在互聯網商業模式成功的美國,最后不到10%的公司獨立上市,大部分公司通過并購來實現回報。過去中國互聯網的并購環境并不好,因為大公司不愿花錢買小公司,更多采用抄襲或直接扼殺CYE的方式,這種方式造成投資人不愿意投資互聯網,但是今年剛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優酷土豆合并到,阿里戰略入股新浪微博,百度收購19億美元收購91無線,都給這個行業的創業者帶來更多期望。
不過,什么樣的公司才會被大公司看重呢,業內有大佬總結說,第一,公司的團隊特別出色、優秀,這是收購公司最大的資產。第二,一定要有好的產品。用戶都很現實,從來不會因為有好的概念,或者好的布局,或者特別牛的戰略去選擇你的產品。用戶永遠問一個最簡單的話,你的產品解決了什么問題,能獲得了什么好。第三,很多大公司為了進入一個領域,收購一個公司獲得份額,獲得用戶的基數。而張朝陽更是直截了當地說:機會有兩個,一是移動社交媒體,二是娛樂領域,如果運營商或銀行能夠解決收費微支付的問題,微電影和娛樂作品將會獲得很大的成長空間。
有的創業者卻決定死磕,比如世紀佳緣的龔海燕,從相親紅娘一下子轉變為教育界人士。她說這是第二次創業,在線教育里的一對一外語口語教學,現在才剛剛開始,不過這位女強人也累得夠嗆。直言說,草根的創業者不要碰CYE在線教育的領域,沒有5000萬的資金碰都不要碰,絕對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她剛開始想得比較簡單,做滾動式發展,靠自己的錢就可以,后來發現賣了房子還是不夠,才找了丁磊的網易資本。龔海燕說她決心要在線教育領域死磕到底了,她的人生不大可能有第三次創業機會,這是最后一次,要給自己一個完美的交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