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審視家庭在整體經濟中的地位
沙集模式,讓我們超越“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工業化思路,看到消除城鄉差別,人人在家庭中生產,通過公司與工業化對接,在網絡中實現生產生活一體化的信息化遠景。
東風村的農民,1180多農戶中有400多戶在網上開店,不出家門就賺錢。由此形成了“網絡+公司+農戶”的沙集模式。
不出家門就賺錢,核心詞是家庭。家庭可以是農戶,也可以是城市家庭(SOHO)。將“網絡+公司+農戶”拓展到“網絡+公司+家庭”,實際是整體經濟模式。這是人類經濟的第二次革命。
整體經濟:人類恢復常態
企業經濟與家庭經濟合一的經濟,城市與鄉村合體的經濟,“將這兩個部門視為一個完整的經濟,即整體經濟”。《家庭在整體經濟中的作用》的作者,澳大利亞經濟學家格雷姆·唐納德·斯諾克斯在“關于兩次革命的故事”中,一開始就寫道:“近300年來,家庭在整體經濟中的作用發生了兩次根本性的變化。第一次是工業革命的產物,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出現的后工業化的轉變,即我所說的新經濟革命(new economic revolution)的結果。”
工業革命的本質是,“將原先的一些家庭活動分包給一些專業人員來做”。家庭在經濟中的中心地位,由此讓位給公司。新經濟革命的本質則是,外包給所謂“企業”這種組織的專業性工作,在互聯網條件下,重新回到家庭來做。就象東風村400多戶農民做的這樣:“不出家門就賺錢”。
以此審視人類文明,在東風村這個小地方,發生的恰好是人類的二次革命。此前5000年,人類一直SOHO(可譯為“不出家門就賺錢”);此后5000年,人類將一直“不出家門就賺錢”(可譯為SOHO);中間人類午睡打盹這一袋煙功夫(大約300年,俗稱工業化),人類破例走出家門去賺錢。隨著中華文明恢復元氣,人類也將恢復常態:不出家門就賺錢。
由于有了電子商務,生產與生活一體化,農民和市民都可以不出家門就賺錢,這十分有利于消除城鄉差別,有利城鄉統籌發展。這樣發展下去,將來不僅城市可以讓生活更美好,鄉村也可以使生活更更美好。
家家戶戶:中國特殊基因
東風村的老村支書說:“現在是家家戶戶有事做,人人手里有猴牽。”拿著鼠標當猴牽,這是斯諾克斯所說“第二次革命”的生動寫照。
中國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的革命,都與家庭有不解之緣。井崗山革命,因為在“家家戶戶種田忙”的時代分田分地而成勢;小崗村革命,因為家家戶戶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而成勢;東風村革命,因為家家戶戶拿鼠標當猴牽而成勢。這是中國的事情與歐洲、美國的事情非常不同的地方:在城里搞不成的,在農村反而搞成了,然后回過頭來包圍城市,最終取得整體上成功。為什么歷史總會重復出現這種事情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