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針對中國互聯網業界的拷貝之風的一些個人思考,我想說的是,拷貝不是唯一有效的、沒有代價的策略,我們實際上有更好的替代策略,人們很容易模 仿成功的榜樣,如果要提到中國互聯網的榜樣,我必須說到豆瓣,豆瓣也許是唯一沒有抄襲外國產品,保持獨創的優雅,又享受成功的中國互聯網公司,我想這個榜 樣給大家的啟示是:不拷貝也是可以成功的。
拷貝一個成功的互聯網產品,相比自己構思、建造原型、驗證測試、改進產品的漫長過程而言,是一個相對容易的辦法,而且似乎包含更少的風險,因為產品已經被市場驗證和接納,所以毫不奇怪,很多中國初創公司選擇拷貝。
但是讓我們面對現實,拷貝的代價同樣巨大:
當你克隆一個東西,你切除了思考的時間,而這是必須的功課,借助于此,你獲得寶貴的洞見和對市場/用戶的深入理解;拷貝的時候,你可能做對事情,也可能做錯事情,但是無論是對錯,你都可能不知道為什么;也不知道怎樣避免錯誤 你會遇到很多“同胞兄弟姐妹”,用戶可以選擇用你的“兄弟姐妹”,而不是你的產品 當你拷貝的時候,你別無選擇,因為放棄思考,你只能跟隨你拷貝的對象,他們采取的每一個行動,都可能是整體策略的一部分(a synergy),必須協同才能發揮效用,但是你不知道,你只能一步一步跟隨,不是你的用戶驅動產品,而是你的拷貝對象驅動你,而如果你選擇同時聽取用戶 的聲音,并且追隨拷貝對象的腳步,你常常發現自己人格分裂,陷入困境 當你拷貝的時候,你也很可能被別的產品的優秀之處所吸引,你很可能被誘惑在自己的產品中“薈萃天下精華于一爐”,并且祈禱你會造出全天下最棒的產品,不幸的是,這很少發生,好加好常常產生很糟糕的結果 你需要不斷地發明新理論,向公眾說明你的行為不是“拷貝”,而是一種新型的“創新”,壞消息是人們可能并不買賬,他們心里還是認為你就是拷貝,當然你心里明白他們是對的 當你拷貝一個美國或者外國的東西,你基本上失去了成為一個全球公司的可能,你能想象校內去開始英文服務嗎?或者騰訊為全世界的人們所使用? 你的名聲在部分人中很糟糕
擺脫這些困境的方法很簡單,想你的用戶,不要想你的“對手”,世界很大,容得下很多很多不同,但是同樣偉大的產品和服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