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業務實現周期長,消費者隨意性比較大:
團購一般的消費周期都在一個月左右,只要在一個月內什么時候去消費都可以,這樣的周期對消費者來說確實比較好,選擇的空間比較大,但是卻帶來了另一個問題,消費者消費的時間概念不強沒有緊迫感,隨意性大,這樣就很難把這種消費行為生活化、日常化。不能形成連續性消費,也就很難形成大的市場。
七、資本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風險資本的投入,確實為團購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動力,可以說沒有資本的介入,整個團購甚至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至少滯后5年。他加速了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加速了行業的洗牌,由于過度的競爭帶來的后遺癥就顯而易見了,有時候這種后遺癥對行業的發展是毀滅性的,就像中國的高鐵。
所以,團購網站要長遠發展必須轉型,這就是為什么拉手會開拉手商城。窩窩團宣布啟動“55生活城”,團寶網推出的拍賣網站“財迷老道”,24券開辟“精品商城”等整個團購行業都掀起了轉型的風潮,我認為這不是壞事。
另外、大眾點評網也僅僅停留在評價層面,由于評價沒有過多的約束,其實瀏覽者也分不清是消費者、商戶自己還是競爭對手,我個人認為沒有以消費體驗為約束的評論都沒有意義,最后只會成為商戶自我標榜和競爭對手互相攻擊的平臺。
再看看58同城、趕集網這些無論怎么看怎么像黃頁,我確實不知道這些到底能給消費者帶來多大的價值,且不說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到底如何。生活服務Cye分類信息平臺最大的問題就是解決信息的準確性問題,筆者曾今使用過趕集網,聯系一些業務,好幾個電話過去有的是空號,有的說打錯了,還有的已經轉型不做了。就這一次體驗我覺得已經夠了,我不知道這樣的平臺有多大價值,而且廣告詞還說“啥都有”。我只能無語了。要做到完全精確,除非分類網站雇傭大量人員每天給每個商戶核實信息,即使這樣任然不可能徹底解決信息準確性問題。如果一個不能做到信息的準確,那這種模式還有什么意義,就更談不上價值了。
說了這么多,那么O2O到底應該是什么樣的?什么樣的模式才有可能在這個市場上扎下根。
首先,是定位問題:我之前談過是做農民還是地主的問題,這是戰略定位,這個定位直接決定你能走多遠,能支撐什么級別的市場規模,在電商行業京東就是做農民,淘寶就是做地主,我不是貶低農民(實際上我也是農民出生),農民靠種地為生,賺的是種地后賣糧食的利潤,地主是靠收租賺錢,賺的很輕松,而且動不動還漲價(淘寶商城事件就是例子),你還拿他沒有辦法,要種地你還必須在他那租地。因為他的地產量高啊。
生活類O2O如果要用農民的模式,我覺得沒戲,還累死人不償命,現在的團購、分類網站不都是在做農民嗎?商戶需要自己去拉,好不容易拉上來,信息、美工還得自己處理,做商戶挺好,不用操心,什么都是你們搞定,我就等客人上門,出了問題商家還不負責,都是你們搞得啊,管我什么事,天下就有這樣的好事。
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你就只能做地主,為什么?因為你沒有可以下鍋的料啊,除非你像7天連鎖酒店一樣,有自己龐大的連鎖酒店,否則,根本不可能,而商戶必須要變成農民,這樣的生態系統才是健康的,你不能又做地主,又做農民啊,天下沒有這么笨的地主的。這一點還不得不佩服馬云,馬云之前做阿里巴巴的時候,就堅持要企業客戶自建商城,你不懂我可以教你,但是你必須自己來,這就是規矩,各自的角色不一樣的,專注方向也不一樣。
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商戶的積極性,他們為了拉客戶,各出奇招,根本不用你操心,什么促銷、推廣都會上,你只需要建立規則,做好整體平臺運營,這就是為什么鄧*小平要分田到戶了。中國近代的發展,離不開分田到戶的貢獻。所以只要模式對了,路對了,其他都好解決,這就叫選擇大于努力。
其次:產品的消費時間必須鎖定,還需要讓消費者形成一日三餐的消費習慣:我在微博上就說過,生活類O2O是目前市場上唯一能產生超級電商的領域,未來5年一定會誕生一個跟淘寶并駕齊驅,甚至超過淘寶的超級電商,到底O2O市場有多大,有美國數據顯示,“普通的網絡購物者每年花費約1000美元,假使普通美國人每年收入為4萬美元,那么剩下的39000 美元到哪里了?答案是,大部分都在本地消費了,人們會把錢花在咖啡店、酒吧、健身房、餐廳、加油站、水電工、干洗店和發廊。”O2O的使命,就是把電子商務的效力,引入目前消費中占比90%以上的部分中去。
但是要激活這個市場,就必須要讓線上消費生活化,形成新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時尚,要讓消費者,每天都上來,上午想中午吃點什么,跟誰吃,下午想晚上吃點什么跟誰吃,然后去哪happy,周末了,想想去哪放松下,周邊的農家樂也許是個好地方。所以生活類O2O線上消費一定要鎖定時間,這跟線下沒有什么區別,我們日常訂餐不也是定具體哪一天,中午還是下午,幾桌,都很具體,在線上就應該是一樣的,而不是現在的團購給一個時間區間,有幾個在線旅游電子商務,像驢媽媽、悠哉、途牛就有不錯的嘗試,還都拿到了投資。
第三: 必須要實現線上支付:我始終認為,沒有全程線上的體驗,沒有線上的支付,要談網站的黏性都是枉然,消費是一件很嚴謹的事,只有真正支付了,消費了客戶的體驗才會深刻,也才有可能形成消費習慣。
第四:實現多種下訂單方式:生活類消費不一樣,有多樣需求,有定位、訂房、訂餐、點餐等,平臺需要結合參考線下服務模型、需求實現多種訂購方式,而不能像產品供求那么單一,有時候還需要創造新的訂購模式,比如定位,一桌菜400元,8個人,每人50元,你可以定一個位也可以定多個位,甚至定一桌,自己選擇,這些方式都可以嘗試。
第五:建立信用機制:團購、分類、評價類網站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評價類試圖解決,但是如果沒有實際消費為基礎的評價都是值得懷疑的,團購、分類就更不用說了,幾乎就是空白,這一點淘寶已經給我們做出了一個成功的范例,完全可以借鑒。只有在建立信用機制、體系基礎上才可能談服務,談有序的競爭,談商業環境,那種寄希望于道德的力量改變這一切,基本都是扯淡的。
第六:社交化,必須要為消費者找到充足的理由: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分五個層次,最基礎的是生理和安全需求,在滿足這一層次需求的時候,會有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品的提高,生理和安全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產品的時候需要滿足消費者更高層次的需求,社交化的需求,這就是為什么這幾年SNS、微博發展這么快的原因了。
在做社交層面,O2O有先天優勢,因為他是落地的,我們完全可以把線上的社交在線下真實的體現,這種體驗我想是目前純粹的線上社交很難實現的,也就是說消費者不僅看重產品的品質,有時候可能會是因為心目中的那個她(他)而去的。而認識她(他)卻不需要額外的成本,消費的時候自然實現的。這就是社會化營銷達到效果。試想你花50元不僅可以享受一頓美餐,還可以認識心中的她(他),你還會猶豫嗎?
第七:移動化,手機下單將成為常態:這是未來電商最大的趨勢,今后在評價平臺的價值的時候,需要加上一個手機終端應用程序的下載量和使用量。
第八:必須要建立競爭門檻:團購最大的風險就是沒有門檻或者說門檻很低,那么如何建立競爭的門檻呢?門檻建立核心在資源,也就是商戶。如何跟商戶建立排他性合作就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了。說難很難,說簡單其實也很簡單,只要能把商戶線上線下所有訂餐、點餐渠道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閉環,這樣讓競爭對手無機可乘,要做到這一點,前提是你有足夠的流量、訂單。
最近電商出現很多事,先是畢勝唱衰電子商務,然后多家電商倒閉,呼哈網員工在網站首頁討薪,凡客遭內部員工爆料,這一切都預示著未來電子商務的路注定坎坷,困難不怕,就怕不知道機會在哪,挫折不怕,只要我們的路是對的。
消費者需要一個可以實時在線訂購的社交化生活平臺,商戶需要一個可以滿足日常并持續的線上分銷的通道,社會需要一個更快、更方便的線上線下結合的生態娛樂圈。O2O是目前電商領域唯一有機會產生超級電商的領域,未來五年一定會誕生跟淘寶并駕齊驅甚至超過淘寶的航空母艦,說實話不希望是淘寶,如果都被淘寶吃了,那對消費者不一定是好事。最近有啊分拆定位這一塊,團購都在轉型也在瞄準這一塊市場,還有旅行網站已近開始嘗試,網票網完全實現在線下單,在線選位的全程*真正意義上的O2O看電影模式,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究竟是誰會成為下一個淘寶,期待這個結果早點出現。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