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 (記者 齊琳)樓市調控后持續走低的成交量在7月“抬了下頭”。昨日,來自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統計顯示,7月商品房成交數據相比6月出現全面上漲,其中期房住宅成交總量為4950套,環比6月上漲了16.7%,而剔除政策房因素的期房住宅成交量更是達到了4035套,環比上漲了39.2%。同時,這樣的漲幅也創下了三個多月來的最高值,不過較新政前三月的7031套和新政期間的8192套成交量仍有很大差距。
業內人士表示,近期新房市場出現回暖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遠郊區縣低價樓盤的入市及開發商一系列的促銷活動,另一方面也是剛性需求購房者唯恐政策放松市場出現反彈而急于出手。
“主要還是購房者對價格的敏感使得7月部分低價入市的新盤遭到瘋搶,從而推高了全月的成交量。”熒燦地產總經理顧辰天告訴記者,從7月中旬萬科長陽半島兩天854套房源售罄,到上周末保利茉莉395套房源一上午售完,這些新盤遭到了購房者的搶購。這主要是因為新盤低價入市,如萬科長陽半島均價為14500元/平方米,而周邊在售的天恒樂活城等售價都維持在2萬元/平方米;而位于大興的保利茉莉雖然是第二次開盤,但價格漲幅僅為幾百元,17000元/平方米的均價甚至比周邊二手房價格還要低兩三千元。
除了價格因素,對于未來調控政策是否會放松也成為目前市場的主要擔心。國土部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納入國土部住宅用地供應監控的37個重點省區直轄市中的27個并沒有完成“時間過半,供地數量過半”的目標,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樓市調控使得開發商拿地越發謹慎,地方政府供應的土地無法及時得到“接盤”。“下半年這些省市都將面臨供地任務的壓力,如果完成不了,不但未來的供應無法得到保障,地方的財政收入也將大打折扣,這對于背負著沉重地方債的省區市而言是絕對難以容忍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認為,這也影響到了剛性需求購房者的判斷。
顧辰天認為,現在的情況似乎和2009年初極為相似,二手房價格已經環比新政前降了不少,而新盤則再次采用低開的營銷策略,所以很多購房者吃過2009年的虧之后開始變得敏感。從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來看,二手房成交量每周都呈遞增趨勢,新房市場也出現了對低價房源的搶購,所以說購房需求已經漸漸在重回市場,購房者也停止了無止境的觀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