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企業的新生,另一邊卻是企業的夭亡,商業競爭就是這么殘酷,這里面,資金在企業運行中往往承擔著輸血的重任,一旦遭遇流動不暢,整個的系統功能就會完全癱瘓,由此可見,如何盡快找到資金的渠道,解決企業于生存危難之中,這在當前,也是一門大學問。
作為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我經常會接到類似的咨詢,我該怎樣吸引到風險投資呢?
很顯然,有許多企業夢寐以求的希望得到風險投資的青睞,但后者呢,往往在理性和挑剔中不輕易的低下它那輕盈而又傲慢的身軀,這下壞了,老板們開始變得不自信起來,有的顯出自卑,有的表露焦急,更多的則是在隱隱期盼著,作為個經濟實體,難道就真的只能在尚未爭取機會的同時就輕易放棄嗎?
夏兆軍先生認為:風險投資作為一種職業金融家向新的、迅速發展的、有巨大回報潛力的企業投入權益資本的行為,已越來越成為中小企業創業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但創業企業如何與風險投資商對接卻是一個復雜的博弈過程。,有人比喻說:在創業新時代,企業與風險投資商就像兩個獨翼巨人,他們渴望相互捆綁在一起飛翔,但只有企業具備強壯的右翼,資本才愿意把它強大的左翼綁過來。
風險投資的關注——具備條件
一般而言,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對象往往是一家企業(法人),而不是具體個人或者是一項專利技術。創投界有句名言:寧愿投二流技術,一流團隊的企業,也不投一流技術,二流團隊的企業。投資商看重的是企業的經營團隊、實施能力、目標市場等綜合因素,技術只是在投資決策時考察的一個方面。
其次,清晰的盈利模式,清楚地告訴投資者你靠什么賺錢,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條件。90%的商業計劃書被投資經理瀏覽了一遍后便束之高閣,主要原因便是這些企業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還有些企業,核心業務搖擺不定,客戶群體經常變化,讓投資者無從判斷企業的投資價值,當然也就無法獲得投資者的關注。
再次,很多企業感受資金匱乏,但在中小企業融資時很難拿出一份合理的資金使用計劃,告訴投資者企業中小企業融資的目的,及中小企業融資成功后如何使用這筆錢。一般來說,投資者希望企業將所獲得的投資用于擴大企業規模,而不是購買與生產經營無關的固定資產(如汽車、房產等),或用于投資與本行業無關的產業。同時,投資者也非常關心企業在中小企業融資不成功的情況下如何安排資金的使用。
另外,有些創業企業往往利用虛增資產,虛增利潤等手段來欺騙投資者。其實,風險投資機構一旦發現有假,便會立即中止與企業的商談。當前,風險投資業存在良好的業內通報機制,被一家投資機構查實作假,企業也很難從其他投資商處獲得投資。
國內首家"創業投資基金"中科創投創始人單祥雙告訴記者,全球的風險投資商都追求做"養豬"專業戶。投資家投資的項目就是從市場上買來"小豬",買不是目的,養也不是目的,養大了上市賺錢才是目的。所以,任何一家投資公司都不會選擇那些不具備成功條件的企業進行投資。在他們眼中,企業成功的條件是:
1.有較高素質的企業領導者,他必須有獻身精神,有決策能力,有信心,有勇氣,思路清晰,待人誠懇,有出色的領導水平,并能激勵下屬為同一目標而努力工作。
2.有既有遠見又符合實際的企業經營計劃。這個計劃要闡明創辦企業的價值,明確企業的發展目標和發展趨勢,明確企業的市場和顧客,明確企業的優勢和劣勢,同時指明創辦或發展企業所缺少的資金。
3.有市場需求或有潛在市場需求的新技術、新產品,有需求,就會有顧客;有顧客,就會有市場;有市場,就有了企業生存發展的空間。
4.有經營管理的經驗和能力,有技術和營銷人員配備均衡的管理隊伍,有能高效運轉的組織機構。
5.有資金支持,任何沒有資金支持的企業都只能是空想。
風險投資的偏愛——投其所好
高科技公司
風險投資商特別偏愛那些在高技術領域具有領先優勢的公司,比如軟件、藥品。通信技術領域。如果創業企業能有一項受保護的先進技術或產品,那么他的企業就會引起風險投資公司更大的興趣。這是因為高技術行業本身就有很高的利潤,而領先的或受保護的高技術產品或服務更可以使風險企業很容易地進入市場,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這些企業常常可以籌集到足夠的資金以渡過難關。
“亞企業”
僅僅靠新思路或新技術是不能形成一個風險企業的。事實上,只有極少數的項目在資金投入前就已經有了實際上的收入——即具備了初步經營條件。風險投資商資助的是那些“亞企業”——即只有那些已經組成了管理隊伍,完成了商業調研和市場調研的創業企業才有可能獲得投資。
區域因素
一般的風險投資公司都有一定的投資區域,這里的區域有兩個含義:
一是指技術區域,風險投資公司通常只對自己所熟悉行業的企業或自己了解的技術領域的企業進行投資,因此各有其不相同的投資偏好,比如:創新投資集團、高新投等政府背 景的投資機構風格嚴謹,偏好投資內部治理結構健全,管理規范的企業;國成、清華等投資機構由于擁有較強的技術、管理背景,偏好于投資早期的企業;而招商局科技集團、中海創投等擁有產業集團背景的創投機構,主要針對集團產業鏈中的企業進行投資;高特佳、大鵬等創投機構則偏好于投資相對成熟的企業。
二是指地理區域,風險投資公司所資助的企業大多分布在公司所在地的附近地區。據深圳創業投資同業公會統計,前兩年,深圳創投機構共投資500多個項目,投資金額將近50億元,其中60%投資在深圳地區。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為了便于溝通和控制,一般的情況,投資人自己并不參與所投資企業的實際管理工作,他們更像一個指導者,不斷地為企業提供戰略指導和經營建議。
小公司
大多數風險投資商更偏愛小公司,這首先是因為小公司技術創新效率高,有更多的活力,更能適應市場的變化;其次,小公司的規模小,需要的資金量也小,風險投資公司所冒風險也就有限;從另一個方面講,小公司的規模小,其發展的余地也更大,因而同樣的投資額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此外,通過創建一個公司而不是僅僅做一次投資交易,可以幫助某些風險投資商實現他們的理想。
經驗
現在的風險投資行業越來越不愿意去和一個缺乏經驗的企業領導者合作,盡管他們的想法或產品非常有吸引力。在一般的投資項目中,投資者都會要求企業領導者有從事該行業工作的經歷或成功經驗。如果一個企業領導者聲稱他有一個極好的想法,但他又幾乎沒有在這一行業中的工作經歷時,投資者就會懷疑這一建議的可行性。"你可能會從一個缺少經驗的企業領導者那里收回你的投資。但也許只是這一次,在很小的成功機會下,你得到了報償。因此,我們為什么不試著利用經驗去提高成功的機會呢。"這是一位風險投資商的切身體會,它同時也表明了大多數風險投資商對經驗的看法。
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年輕的創業企業領導者所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沒有去尋找足夠的幫助,沒有和已在本行業中取得成功經驗的其他創業企業領導者進行交流。通常,一個意識到自己缺乏經驗的創業企業領導者會主動放棄企業的最高領導者職位,他會聘請一位已有成功經驗的管理者來擔任風險企業的總經理。因為多數沒有經驗的企業領導者都很年輕,這就使得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成長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和企業家。
風險投資的風險——理性審慎
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的規模小、資產少、負債能力弱、易受經營環境的影響、風險大等種種弊端,造成企業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資金嚴重不足,甚至一些非常好的項目也由于缺少資金而流產,正所謂“無米不成炊”。因此,找米下鍋便成了中小企業的頭等大事,只要是米哪還管得了它有沒有沙子,先放到鍋里再說?傻鹊斤堉笫炝瞬虐l現原來難以下咽。這正是某些獲得了風險投資資金的創業企業而后失敗的生動寫照。
所以,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獲得風險投資固然重要,但了解并恰當地選擇風險投資的進入方式與投資方式也很重要。
風險投資一般有兩種不同的進入方式:第一種是將風險資本分期分批投入被投入企業,這種情況比較常見,因為風險投資機構這樣做既可以降低投資風險,又有利于加速資金周轉;第二種是一次性投入,一般是風險資本家和天使投資人比較多地采取這種方式。通常,一次投入后,很難也不愿意再提供后續的資金支持。
從投資性質看,風險投資的方式有三種:一是直接投資;二是提供貸款或貸款擔保;三是提供一部分貸款或擔保資金,同時投入一部分風險資本購買被投資企業的股權。但不管是哪種投資方式,風險投資商一般都附帶提供增值服務。
凡事利弊相隨,許多事實證明,投資商與企業有相生相克的二重可能,就像一把“雙刃劍”,風險投資商攜資進入企業的同時,也可能給企業帶來另外一種風險,不要一味認為錢來了就是好事兒。
要想興利除弊,首先需要對風險投資商進行選擇和評估,要看其是否對自己的戰略發展有所幫助。如果選擇不慎,遇到了總是指手畫腳的投資商,就會對企業的戰略發展造成不良的影響;其次,當投資商對企業投資達到控股的程度,投資商也就有了企業的相應決策權,也許會對企業人事等各方面加以干涉,說不準的創業企業領導者融來資還沒高興過來,就被投資商給踢出局了;第三風險投資商之所以投資不外乎三個目的——并購、拆散和發展,這三種情況在市場中都有存在。這個時候,中小創業企業一定要注意那些是以并購或拆散為目的的投資商,尤其是一些有產業背景的投資商。最好在投資協議中,事先確定風險投資商的退出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