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美最大的由學生組織的中國峰會,哈佛中國論壇(Harvard China Forum)在中美商界、學屆、政界一直都有不錯的聲譽。美國東部時間4月9日-10日,第十九屆哈佛中國論壇在波士頓海因斯會議中心落下帷幕,今年的主題是《新常態下的驅動力:人才、投資與科技》。
當下,無論你身處于美國硅谷,還是北京的中關村,創新和創業都是繞不開的兩大主題,尤其是在最熱門的移動互聯網領域。本屆哈佛中國論壇的一大亮點便是歷史上首次舉辦創業大賽,聯合舉辦方是一家來自中國的早期投資機構——發現創投。
科技創新和創業的火苗“燃起來”
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因為發現創投作為一家新興投資機構,在國內的曝光也是少之又少,可謂低調。但它在這屆創業大賽上卻顯露了實力,成功打造了包括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軟銀賽富合伙人閻焱、洪泰基金創始人盛希泰、經緯中國合伙人萬浩基等23位一線投資大佬在內的豪華評委陣容。

徐小平等投資人在評審現場
此次大賽共收到200多份企業策劃書,后經發現創投和評委嘉賓的遴選與角逐,有8支團隊成功闖入決賽。在通過6分鐘向聽眾呈現創業方案和7分鐘與評委溝通的問答環節后,獲得前三名的創新企業分別是:一家用算法驅動的藥物研發創新科技公司,從MIT走出的XtalPI 團隊;致力于骨關節炎預防性治療的創新和分析的CartilaGen團隊;機器人和可穿戴產品公司Rise Robotics。從中不難看出,消費產品、醫療保健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移動新技術的結合,在美國是非常熱門的創業領域。

發現創投創始人王軍軍(右一)給獲獎項目頒獎
在中國,科技創新與創業的火苗更是熊熊燃燒。據彭博社報道,自2010年以來,中國初創公司的數量每年以超過100%的速度增長,到2014年底達到161萬家,這一速度全球稱冠。從2015年開始,中國迎來了創業“第四次浪潮”。
洪泰基金創始人盛希泰認為,創業是一種國際語言,中國和美國的語言體系通過創業打通了,“移動互聯網將是中國人的世紀”。據稱,中國現在有接近10 億部活躍的智能手機,比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還多。
不容忽視的投資模式變革
細觀每一次創業浪潮,不僅涌現了大量新興技術和創業人才,也是新興資本和投資模式閃耀的舞臺。因為,創投與創業正如如影隨形的孿生兄弟。在國內,不僅BAT等科技巨頭加大了對于新興創業公司的投資力度,馬云、雷軍、徐小平、俞敏洪等一批成功商業領袖,甚至也紛紛成立投資公司提前布局,希望發掘更多的獨角獸企業。“萬眾創新 大眾創業”的國家政策扶持,更是將全民創業浪潮推至高峰。

洪泰基金創始人盛希泰在作演講
然而,創投絕非是揮舞著鈔票到處撒錢,如何發掘優質且有潛力的創業項目,找到最靠譜的創業者,是很多投資機構和基金負責人每天思考的。因為,好的創業項目是萬里挑一,但一旦幸運投中,便能帶來超出預期的收獲。1977年,邁克馬庫拉投資了一家科技公司9.2萬美元,三年后該公司上市,令他得到2.03億美元的驚人回報,這家公司名字叫“Apple”;2012年,王剛投資了滴滴打車70萬人民幣,同樣在三年后,實現了數千倍的回報。
可謂是,伯樂常有,而千里馬不常有。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投資模式受制于低效和創新力差的缺陷,越來越受到挑戰,而新的創投模式呼之欲出。在投資機構(投資人)與創業者之間,往往缺乏一個最關鍵的連接紐帶,過去投資人依靠主線下創業大賽、朋友推薦來發掘創業項目,現在則興起了一批線上投融資平臺以及加速器模式,來擔當投資人和創業項目的橋梁。
但諸如線上投融資平臺也存在一個痛點,正因為大大降低了創業項目的門檻,使其雖應者云集,實則魚龍混雜。很多投資大佬一天往往會收到成百上千個創業BP,要見數十個創業項目,所以說,數量絕不是他們所關心的,甚至是困擾的,誰可以幫助投資人在最短的時間發現更好的項目,誰就會被推崇。
簡而言之,當前創投模式的現狀是既不差錢也不差資源,差的就是發現優質創業項目的機制。還記得前文提到的發現創投嗎,顧名思義,就是致力于解決“投什么”的痛點問題。其創始團隊來自世界知名投行Goldman Sachs、UBS、和歐洲著名加速器Startup-Bootcamp,不同于傳統投資機構,發現創投采用共享投資模式,讓所有有機會發現項目,有能力幫助項目的個人或機構真正參與到投資中來,并且收獲應得的回報。
共享投資:讓精英人才成為天使投資人

什么是共享投資模式呢?這要從兩大層面去理解:
第一個“共享”,發現創投全球首推“戰略合伙人”概念(簡稱 SP:Strategic Partner)。Uber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出行公司,它把全球分散的、閑置的出租車資源聚合在一起,共享給全球用戶,來解決人們出行不便;發現創投的“戰略合伙人”也是分散在全球,它們就如Uber簽約司機,每名合伙人都可以推薦身邊優質的創業項目,并有機會獲得不菲的回報。
為了離優質項目更近,“戰略合伙人”的門檻設定非常高,目前主要有“已獲得融資的項目創始人”、“知名企業的高管”、“頂級學府的學生”三大類。SP推薦給發現創投的項目如果成功被發現創投投資,即可獲得投資額的5%作為現金回報,或選擇發現創投團隊所占項目股份的一半。
因為在這個模式下,SP的質量和發掘好項目的機會成正比,所以發現創投給SP的回報機制堪稱業界最大方的。而SP沒有任何金錢、資源上的成本消耗,他們只需把身邊好的項目推薦,就有機會共享投資收益,即“零風險做天使投資”。
發現創投的理念可以概括為:“解決智慧資本與精英人才的信息不對稱”,通過共享模式不僅讓精英人才參與到天使投資中來,也使得優質的資本能夠高效匹配最靠譜的創業項目。
第二個“共享”,采取合投機制,即與業內頂級天使投資人或機構共同完成投資(大佬領投,發現創投跟投)。合投機制也最大程度保證了投資人的權益。對于初創項目,來自于頂級投資方的資源是要比金錢更為重要的。所有SP推薦來的項目,發現創投在篩選后都將直接帶給投資大佬,并當面約見。
最終是否對項目進行投資,發現創投把決定權交由投資大佬。舉個例子,比如徐小平很看某項目決定領投300萬元,發現創投可以跟投200萬元;徐老師若不看好該項目,發現創投則會放棄投資。
發現創投過往合作的頂級天使投資人有:徐小平、沈南鵬、李豐、吳世春、黃明明、鄭剛、楊浩涌、戴志康、熊明華等。
這應該是我在國內見到的用共享經濟思維做創投的第一家,盡管發現創投的創始團隊具有國際化背景,但其在本土化方面做的非常出色,其戰略合伙人機制、合投機制符合中國目前投資現狀,也因此得到了投資大佬們的高度認可。
如果說PC互聯網開啟了“讓世界更平”的大門,那么移動互聯網則真正帶來了開放與融合的革命。數年前,你很難想象移動互聯網會顛覆如此多的傳統產業,出行、醫療、教育、旅游……產業變革意味著投資的巨大機遇,優秀的投資機構和投資人紛紛摩拳擦掌,希望成為每個新興產業、每個潛力創業項目最早的伯樂。同時,共享投資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壁壘,讓非專業投資人同樣有機會發掘投資項目,并得到真正的收益。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零風險做天使投資”,真的不再是天方夜譚。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